招商必知:30条铁律理清产业发展脉络(产业招商思路)

招商必知:30条铁律理清产业发展脉络(产业招商思路)

一、分析是产业规划的第一步

首先,梳理和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发展现状、行业趋势、长期愿景等关键要素。由宏观到微观,使产业发展有更加清晰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保证区域产业发展在充分考虑到各类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不偏离主题。

二、定位是明确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区域产业定位需要充分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基础产业。

同样,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也是产业定位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园区有不同优势,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也要明确产业定位,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三、产业发展定位

产业发展定位的确定要立足于长远,科学分析其在不同空间尺度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产业定位要体现以下3个方面:

一是要有层次性,如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各产业可能发挥的作用。

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从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和对周边区域发展可能带来的机遇进行定位。

三是要体现未来性,从长远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看各产业可能承担的功能。

四、优势资源的产业定位

人力、信息、资金等社会资源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地方可以有效利用,进行产业定位。如北上深等地,社会资源优势突出,适合发展第三产业、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欠发达地区对资源吸附能用有限,适合依靠独特资源有“小而精”路线。当人才、技术、资金、资源不再是吸引企业的优势因素时,就要去地方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探索附加值更高、科技含量更强的产业发展方向。

五、区位优势的产业定位

区位优势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产业聚集度等因素决定。

产业聚集度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所在区域已经围绕某一个或者几个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园区能以此为切入点,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渗透。如郑州台湾科技园,紧邻富士康,并以此为依托,定位于电子信息产业。

六、产业升级的产业定位

若所在区域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或者是以中、低端制造业为核心产业的城市,则能以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为目标进行定位。

例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工业园正将传统高耗能、低产能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这样,一方面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便于园区打造规模经济并孕育高附加值产业。

七、区域分工协作的定位

如今,各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不断加深,我国目前已形成多个经济圈、城市群等。在这些经济圈和城市群中,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和聚集效应,围绕中心城市形成,并且依据中心城市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最终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协同发展。

八、规划对产业起到向导作用

产业规划包括产业规划背景、发展定位、规划布局、招商策略、园区运营管理等。产业规划的总体规划思路在于产业的定位分析。明确产业定位后,关于园区、产业的空间布局、招商战略和增值服务的设计才能更加具有成效。

最后,园区需要对整体规划的可行性进行测算,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的测算,呈现出预期收益和风险,有效指导规划后的实施与运营工作。

九、确定产业发展方向

在产业发展和规划中,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如制造业包含各种产业,是发展传统制造业还是智能互联网工业,而制造业又必须瞄准头部企业,根据头部企业发展现状、目标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确立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十、地区产业规划3个雷区

①同质化严重,地区之间在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政策没有太大区别,主要以政策的“价格优势”取胜。最终导致园区同质化、空心化、平台功能弱。

②产业升级缺乏系统连续性。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升级速度越来越快,但很多地区的缺失产业链关键环节,优势产业的集中布局与集聚发展难以满足。

③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忽视未来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超前或落后于经济,导致规划目标脱离所处经济环境,无法发挥优势产业、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

十一、利用聚集效应进行产业链招商

产业想要做强做大,要围绕上下游产业进行产业链招商,根据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来吸引投资。

利用上游招中游、下游企业,中游招下游、上游企业等的优化配置。企业有利可图,愿意集聚在一起,招商就能事半功倍。一个能上下游互相配套、有较大市场规模的产业链体系,往往具有较强的产业集聚能力。

十二、产业链建链、补链、稳链、强链

建链:产业链招商的第一步,围绕核心产业或龙头企业,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筛选优质供应商,通过资源共享、政策扶持、联合研发、基金并购等方式建链。

补链:园区已有一定产业基础,产业链初步形成,随后围绕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招商,延展扩充产业链条。

稳链:通过政策落地、政府采购、协助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等方式,分级分类做好链式服务,帮助产业链稳定面对外部冲击。

强链:产业链已经较为完善、但价值链欠缺的地区,可以通过引进高附加值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十三、产业链招商与链长制结合

“链长”能利用地方负责人的综合协调优势,从高层面保障各个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和发展。

链长制与产业链招商融合。一方面链长能够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产业链的发展策略,对招引哪些目标企业,是要强链、补链还是优链需要有明确的思路;另一方面链长能够更好地协调区域资源要素,对于重点引进的项目判断会更加有把握,尤其是科技创新项目。

十四、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

编制产业招商图谱时,首先要对现有产业的发展及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出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瓶颈和引入的配套环节,锁定潜在目标企业。

以地区现有条件为基础,提出产业的发展重点及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分别辅以产业分布图、产业链全景图、产业招商图谱和重点招商企业目录表,最后提出具有实操性的推进策略。

十五、产业链招商关键在龙头企业引进

要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档案,加强信息管理,对已签订意向协议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要紧密跟踪联系。同时,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在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时,鼓励其将研发、设计和销售结算中心落户园区。

十六、产业发展要有技术创新维度

对于制造业来说,产业应用技术创新往往以基础技术乃至基础科学发展为支撑。如某超高温材料性能落后,根源很可能是对超高温燃烧机理研究不深。

不找准原因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不解决根本问题。技术创新改变的是生产力要素,往往力道最大影响也最持久,是产业创新发展第一驱动力。

十七、产业发展要有政策的扶持

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引导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针对地方特有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组建产业基地,并建立创新管理服务平台,引进服务机构,营造适应企业发展的政策、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产业的形成,对已经初具规模的产业,政府可制定一些相关制度,搭建服务平台,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十八、技术和人才是产业形成的基础

技术和人才是实现产业升级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大部分传统制造业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多多少少会遭遇到技术瓶颈,所以,知识和技术创新就成为产业提升竞争力的动力源泉和重要保证。

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不再是劳动力、 资本、 原材料等要素的简单组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创新作支撑。

十九、产业发展要有社会资本

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广泛的社会资本支持、丰富的企业家资源、基于信任与承诺的网络伙伴关系,企业间相互熟悉,信用关系良好,迁移的机会成本越高。

社会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的位置、 发展速度和信息交流,促进集群内经济主体的合作,有助于产业由萌芽阶段向初级阶段发展,并保证产业群由初级阶段进化到高级阶段。

二十、产业发展要有集群品牌效应

统一的集群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区域经济特色,较之单一品牌更有利于培养市场偏好和区域竞争力的增长。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省市在推动产业发展升级中出现了塑造集群品牌的新动向。例如,以汽车橡塑密封件特色产业闻名的安徽省宁国市被誉为中国耐磨铸件之都,耐磨企业的快速扩张与繁衍,有力推动了耐磨铸件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十一、制造业的互联网化

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生产-销售-消费”协同升级中的一环,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流通端和消费端。下游互联网化程度(在线化、数据化)程度越高,对上游制造环节的倒逼作用越显著。

比如,目前热火朝天的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将传感器嵌入产品上,卖给客户后可以不断采集数据上传到云端。但是你可以看到,只有当客户有这样的需求并愿意分享数据的时候,制造端才有这样的动力。

二十二、产业智能化创新应用技术受到重视

近年来,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的带动。制造业发展离不开过程和结果的提升。

过程质量提升是指制造业的运营过程中减少和优化要素投入,降低对环境社会的不良影响。资源和能源投入方面,降低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采用更环保的生产装备和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结果质量提升是制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二十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两大方向

一是推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场景创新、试点,将制造业和互联网产业各自的竞争优势进行融合。

二是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间的深度融合。

二十四、积极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产业链条为纽带的各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及网络体系。

其特征是产业网络化、集群化、链条化、融合化和高级化,其显性标志是高附加值和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二十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四大要素

①规模化:合理优化重组,扩大规模,集中有限的优势资源,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②多元化:由“单体式”工业项目布局向多联产的循环经济转变,尽可能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③高端化:一方面提高创新能力,为开发更高性能、更优功能的产品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提高产业的标准化程度和产品的标准等级,同时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产业体系的良性运转。

④精干化:如今,远程控制、无人值守等精干化模式的应用使得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十六、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的本质,是将成功的技术创新成果,通过全体链上厂商共同努力使之转变为市场上受欢迎的新产品、新服务的过程。

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合作特性、稳定性十分重要,因为在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成果乃至产品创新出现之后,还会有—系列后继的渐进性创新并形成创新链,从而引起该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进而获得更大市场空间。

二十七、稳定、可预测的产业供应链

供应链的稳定性对于制造企业至关重要,供应链中断不仅出现频繁,而且带来的后续问题代价高昂。

目前许多制造企业正在研究可以使供应链和物流变得更加可以预测的新模式。使用AI、数据分析和传感器等技术取代人工,方便供应链管理者识别规律、预测采购需求,更高效地管理库存。

二十八、柔性化生产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柔性化生产是指,在品质、交期、成本保持一致的条件下,生产线在大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之间任意切换。

“供应链协同”要求制造企业的产能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变化弹性释放,卖得好、需求多就多生产;卖不好,需求少就少生产。

制造业柔性能力提升,可以解决以往客户,只能在大批量采购占压资金和忍受断货停产的风险之中选择,保证稳定高效的生产。

二十九、工业4.0时代以到来

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出的划分。

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三十、把握工业4.0的风向

工业4.0是实体物理世界(物理空间)与数字网络世界泛在链接融合,是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化的时代性变革技术。

要想实现工业4.0就必须要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操作技术相结合,通过物联网设备、网络物理系统和人工智能算法来驱动的智能基础设施来优化生产流程,从而显著提高生产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