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我市基层党建将聚焦6方面重点内容、32项具体任务,让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新提升、取得新成效,为惠州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展现惠州担当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近日,《惠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方案》坚持一年一主题,2021至2023年分别以“完善组织体系开启新征程”“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我市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南湖革命纪念馆开展现场体验教学活动。
把握时代特征,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各县(区)各领域不断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使大抓党建、大抓基层的氛围更加浓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更加落实,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是《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
站在新起点,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对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把各领域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实施方案》提出,要紧扣3个主题,着力解决好我市党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学习不够系统深入、党建引领能力不强、村组干部“储选育管用”链条机制不畅、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足等问题短板,强化大局意识、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分类施策,做到既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又分类指导、各具特色。
聚焦重点内容,细化具体举措
《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了8个方面、28项工作任务。我市《实施方案》在全面承接省委28项任务内容的基础上,对有关措施招法进行了细化完善,力求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
《实施方案》围绕“强化政治功能,持续强化党组织对各类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强化学思用贯通,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强化组织力提升,持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强化以用为本,持续锻造结构优良、担当作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强化服务保障,持续推动政策资金等资源向基层倾斜”等6个方面,提出32项具体工作任务。
同时,在总的实施方案基础上,区分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两新”组织等领域党组织不同特点,细化形成6个《具体措施》,有效构建起“1 6”工作体系,并坚持在基本组织、基本制度、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和基本保障等5方面统筹发力,针对不同领域特点做到各有侧重、精准施策,推动基层党建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
“在做好普遍轮训的前提下,研究提出实施‘头雁’队伍培养工程、镇(街)干部、村(社区)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等,锁定‘重点对象’开展精准培训,确保培训实效。”
“进一步深化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功能化建设,2021年‘七一’前高标准实现镇(街)全覆盖,并常态化开展服务活动,确保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
《实施方案》既抓住重点,又注重细化,对党员教育培训、加强党建阵地建设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
突出惠州特色,不断优化提升
惠州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上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以来,我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高位推进、大胆创新,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显著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得到有效激发。
在《实施方案》中不难发现,上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中好的做法得以延续下来,并进一步巩固拓展。
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拓展完善以用为本、优进劣汰的镇村干部“大储备”机制,进一步扩大储备、提升质量;在城市基层党建方面,《实施方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深入开展“部门下沉、共建一流”活动,实现更高水平“共驻共建”;此外,持续推进市委党建工作重点实事,以重点工作突破提升党建工作整体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特别注重结合惠州实际,有针对性地谋划了一些创新举措。如针对重大项目密集抢滩的实际,大力推行“将联合党委建在重大项目上”,为大项目落地建设保驾护航;又如《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试行)》出台后,为进一步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出制定完善我市述职评议考核具体举措,在评议方式、考核内容、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推进,《实施方案》还从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制度执行、狠抓督办问责、推动创新提质等方面着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见效。
“六大领域”发力推动工作落实
我市强化基层党建“一盘棋”思维,在总的实施方案基础上,对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两新”组织等6个领域进行细化,形成6个《具体措施》,各领域重点推进工作摘录如下。
农村基层党建
实施政治领航工程
全面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落实好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巩固农村党组织的全面领导地位;建立和完善机制,积极稳妥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不断探索创新,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农村治理机制;开展新一轮排查,推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常态化、长效化。
实施思想铸魂工程
推动党的理论在农村走深走实
市、县(区)、镇(街)联动,实施镇村组干部“大培训”;着眼实现“一村一名村官大学生”目标,持续推进“村官大学生培养工程”,每年定期面向未达到大专学历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后备干部中的优秀青年、村民小组长等开展学历提升教育。
实施固本强基工程
确保基层组织体系更加健全
实施“整镇推进、整县提升”党建示范县镇创建活动,力争在2022年前村村有强项、镇镇有标杆、县县当示范;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完善农村组织体系。
实施人才储备工程
建强镇村组三级干部队伍
深化拓展镇村干部“大储备”,形成储备人选向上晋升、横向转任、向下兼任的流动机制;加强镇(街)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35岁左右的镇(街)党(工)委书记,并按本县(区)下辖镇(街)数量1:1.5的比例储备人选。
实施发展引领工程
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力争在2023年全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 ”目标。
实施关心关爱工程
为两个作用发挥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政治激励,深入实施“四个一百”“头雁”工程,做好“第一书记”“三个一批”工作;建立村“两委”干部澄清正名制度;提升镇村干部待遇水平;推动基层减负走深走实。
城市基层党建
聚焦“赋权增能”
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
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全面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持续深化街道职能转变;坚持扩权放权,推动社区党组织服务保障转型升级;完善定制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社区党组织服务保障转型升级;全面推行“清单化”,落实社区减负增效。
聚焦“四级联动”
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发挥市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构作用;落实县(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市、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分别直接联系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街道及社区,定期调研指导,协调推进党建重点工作问题。
聚焦“共驻共建”
推进街道社区、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
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深化拓展“部门下沉、共建一流”活动;扩大新兴领域有效覆盖;有计划选派干部下沉街道社区锻炼。
聚焦“共治共享”
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做实网格化党建促进精细化治理;推动基层党建与居民自治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强化城市更新工作保障;实施城市基层党建“整区提升、示范引领”行动。
聚焦“激励担当”
锻造专业化职业化城市党建骨干队伍
实施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建设“四个一批”工程,面向高校择优遴选一批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一批社区专职工作者,面向社区专职工作者定向培育一批社工师、助理社工师,面向社区优秀人才历练一批社区储备干部。
聚焦“服务保障”
推动城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治理和服务功能;高标准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城市基层党建深度融合。
机关党建
着力推动党员政治能力提升
打造政治过硬的模范机关
以政治建设统领机关党建各项工作;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六学”活动;抓牢意识形态工作落实。
着力提升组织力
打造组织过硬的模范机关
持续推进“六有”规范化建设;推进“红色堡垒”党建示范工程;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着力激活党员干部队伍活力
打造能力过硬的模范机关
推进实施党员教育“千万工程”计划,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分级分类对近千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和1万多名在职党员进行集中轮训培训;实施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一般按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的1%至2%配齐配强机关专职党务工作人员。
着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打造服务过硬的模范机关
开展“惠民先锋”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开展“党建领航”机关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机关工作创新大赛;创新开展“点单 配送”的党员志愿服务机制。
着力推动转作风提效能
打造作风过硬的模范机关
持续整顿“四风”问题;持续提升机关运行效能;擦亮“行风热线”工作品牌。
着力完善抓党建工作落实机制
打造责任过硬的模范机关
建立三级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深入开展党建工作“灯下黑”“两张皮”问题专项整治;建立“五帮五促”联系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实现三级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
教育系统党建
聚焦增强学校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
把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推动高校健全完善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院(系)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行中小学校校长、党组织书记“一肩挑”。
聚焦增强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
坚持不懈用党的科学理论凝心铸魂
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精品思政课。
聚焦增强学校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位
全面实施“1 N”(1名党员教职工联系多名非党员教职工)结对联系机制;探索建立“1 1”(1所公办中小学校与1所民办学校结对子)结对服务机制;理顺党组织关怀帮扶渠道;推动“部门下沉、共建一流”常态化;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
聚焦增强学校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
凝聚“校家社”育人合力
推动建立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带头、班主任负责、科任老师具体参加的“大家访”制度;加强乡村学校党组织建设,落实好乡村学校联合组建、选派党组织书记等举措;持续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依法从严治教”专项监督检查,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师德师风监察组全覆盖。
聚焦建设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学校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
深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化“党建引领会建、会建支撑党建”民办教育机构党建模式;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政治性和吸引力;持续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深入落实“南粤先锋”工程。
聚焦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保障,切实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建设;落实党内关怀激励;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开展学校党建满意度评价。
国有企业党建
突出政治建设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头脑;把加强党的领导融入国企改革和公司治理各环节、全过程。
突出规范化建设
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紧密结合我市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会议议事规则等,健全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提质行动。
突出实干担当
锻造治企有方、兴企有为的国企人才队伍
实施“头雁”队伍培养工程,强化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全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突出党建引领
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实施“党建 改革”赋能战略;实施“党建 经营”品牌创建;实施“党建 项目”先锋工程;实施“党建 业务”示范行动。
突出服务保障
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党建经费和阵地保障;强化激励担当;加强关爱帮扶;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
突出责任落实
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落实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国企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硬考核。
“两新”组织党建
围绕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引领“两新”组织发展正确方向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稳妥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入章程”;持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
围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持续提升“两新”党组织组织力
开展新建党组织“五送”(送一块党组织牌匾、一面党旗、一批党员徽章、一套党建资料、一堂党建主题课)活动;开展“两新”组织“党建体检”;建立“两新”组织优秀书记工作室;建设党员档案托管中心。
围绕服务保障中心大局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延伸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制度,拓展“党企心连心”“惠企政策云讲堂”等工作平台,建立党企沟通联系长效机制;探索开展大项目党建工作;由牵头各重大项目的市直、县(区)领导担任“首席党建服务官”,定期带队深入大项目、大企业调研,协调解决项目实际困难,探索开展大项目党建工作;推动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开展两新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围绕党务工作者及出资人队伍建设
激发“两新”党建工作活力
探索建立政企人员“双向培养”制度;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实施“两新”党务工作者“大储备”工程;健全政治激励机制。
围绕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两新”党建提质增效
建立“两新”党建督促推进工作机制;建立“两新”党建创新项目PK赛制度。
围绕加强组织保障
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由市委“两新”工委主管、我市本科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主办,采取商业化运作、开放式办学模式,组建惠州“两新”组织党建学院;完善行业党委运作机制。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 通讯员惠市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