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筋裸露,红壤赭沙,虬沟曲壑……在二十世纪,整个江西因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长期影响,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全省侵蚀面积一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中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江西在水土保持工作上铆足全力,用扎实的水土流失治理实践探索与一个个技术创新与突破,在红土地上创造了改天换地的“绿色奇迹”,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水土流失面积与强度持续“双降”,崩岗治理“赣南模式”和废弃矿山修复“寻乌经验”,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灵动美景浸润着江西水土保持生态底色。春夏季节里,这里的山川田园、山脊沟谷间赫然披上了深深浅浅的绿装,恍如换了人间。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
改天换地的志气,源于对生态文明的坚定信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说江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一项“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顶级“魔法”,那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水土保持科技人员便是那神奇的“魔法师”。
1962年,江西省水利科学院(由原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合并后组建)正式开展水土保持研究工作。“我们从一间小小的办公室,成长为国内先进的科研院所,离不开江西省水利厅的重视和支持。”原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西水土保持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杨洁说。
在上级的支持和持续的历练中,红壤侵蚀过程与植被恢复效应、流域生态环境及服务功能以及水土保持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与信息化等领域的各类科研项目在江西落地生根、结出硕果。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一套具有南方红壤区特色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成功落地,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谈起水保工作,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副总工喻荣岗掷地有声,“十八大以来,江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74.42平方公里,年均治理面积1552.7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维护江西‘五河一湖’健康生命,保障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人居环境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赣县金钩形小流域进行崩岗治理,有力改善了当地水土流失状况
绿水青山焕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共有4个县、9个项目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或工程,数量位列全国前列,打造出上犹县园村、宁都县勾刀咀、武宁县长水等一批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生态产业型、生态宜居型和生态观光型小流域,助力3.65万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绘就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壮丽图景。
改天换地的勇气,源于对科技创新的持续追求
回望江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历程,无不贯穿着科技创新发展的脉搏,而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所属科研基地——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便是江西水保工作的重要科创攻关以及成果熟化场。
走进科技园,就像走进了一座庞大的“水土保持实景博物馆”,江西微缩地貌景观、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坡耕地水量平衡试验区、气象站、坡面侵蚀示范区等水土保持科研、技术示范、科普平台一应俱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2000多批、5万余人次参观学习。澳格林菲斯大学工程学院原院长于伯孚惊叹道:“这简直不可思议!为世界水土保持工作创造了典范,可以在其他国家地区复制推广。”
近五年来,江西省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创新机制,将项目、基地、人才进行一体化建设,以项目为龙头,带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凝聚优秀人才团队去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不仅成功争取了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课题,而且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励十多项,涌现出了全国人大代表郑海金、全国“最美青工”莫明浩等一批年青的科技工作者;同时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等,用成果转化获得的经济效益来反哺科技创新,真正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局面。
▲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
在此基础上,该院以服务政府,服务基层为指导,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成功应用于水利水保实践。2020年鄱阳湖流域超历史洪水期间,协助都昌、永修、德安、鄱阳等地进行防汛抗洪技术指导;研发的堤防植草护坡技术在成朱联圩等环鄱阳湖圩堤建立了4处示范点推广近60000m²,改善了堤防整体面貌,为汛期查险除险提供便利;研发的河道临江土质边坡梯级生态防护技术在峡江水利枢纽重大水利工程中推广,保障了抬田工程区生态环境安全……
改天换地的底气,源于对科学谋划的精准施策
高温、暴雨、蚊虫、泥土……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在江西大地上总能看到水保科技人员奋战在科研第一线,通过采用遥感监测、野外调查、模型计算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和动态分析评价,准确把脉水土流失发展趋势,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防范措施的宏观决策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副院长、水保专家谢颂华感慨道:“依靠科技成果实现水土流失精准研判,提升治理效果和水平,是做好水土保持防治工作的关键。所以我们时刻以严谨求实、高效创新的精神来指导工作,不敢放松分毫,这同时也是江西水保人干事创业所必备的品质。”
▲宁都县生态文明村
近年来,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持续在水土保持规划、监测、监管以及技术支撑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推进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21个站点运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助力省水利厅完成了江西省“省市县”三级水土保持率目标测算与目标分解工作,开发了“江西省土壤侵蚀评估系统”,实现了基于CSLE模型的土壤侵蚀模数计算、侵蚀强度自动分级以及年度侵蚀变化统计,支撑了全省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助力江西省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中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等次;先后完成《江西省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江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2022-2030年)》《江西省崩岗治理规划(2022-2030年)》,为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和国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先后完成九江市、赣州市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赣县金钩形崩岗治理工程、广昌羡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一批高水平规划设计成果,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有效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
▲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奖牌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巨大转变映照出的,是江西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速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重大实践。
未来,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水土保持科研团队将以科技强根基,以创新促发展,为江西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赓续青山不老,绿水常存。
(郭美勤 张辰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