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上的那个人一只手吊着输液袋,一只手写字看书,研究超声电机。
从重症监护室出来三天后,他又半躺着验算数学公式。对于中科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来说,这只是2001年再普通不过的日常。那时63岁的他刚刚做完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右肺,又摘除了胃部肿瘤,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
这份对于超声电机的“痴”,终于让妻子王凤英忍无可忍。
“你现在还在干这个,你到底要命还是要超声电机?”
“我两个都要。”
这样的争吵,已经不是第一次。赵淳生改变了策略,家人来时,他把研究资料放到枕头下,等他们走了,他再继续研究、写字看书。
后来,王凤英发现一件怪事:赵淳生上厕所的时间越来越长。有一次,她实在忍不住,就闯了进去。结果,她看到马桶上的赵淳生,正低头认真修改博士论文,一页页论文,已被他写满密密麻麻的一片红。
让赵淳生着迷的超声电机,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微特电机,具有轻便、响应快、控制精度高、噪音低等特点,在照相机、手表、机器人、汽车、航空航天、精密定位仪、微型机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化疗期间,赵淳生撰写了4份超声电机技术专利申请书,他撰写申请的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也顺利通过国家答辩。而他本人瘦了近30斤。
2001年底,所有的治疗结束后,赵淳生被几个研究生抬回5楼的家里。由于办公室在4楼,一次上下班就要爬18层楼,赵淳生干脆让学生把实验设备搬到自己家里。
电脑、示波器、三用表等填满房间,家里一下子变成了实验室。然而,家庭用电与实验用电的负荷不同,每次,他一开开关,电表就跳闸,房间顿时一片漆黑。最后,只好请电工师傅把家里的电路改造一番。
为了做超声电机启动、关断的稳定性试验,他把一款新型超声电机安装在自家窗帘上。那段时间,他不允许别人动家里的窗帘,只能他自己动。每次打开、关闭窗帘时,他都要做记录,观察超声电机是否运转正常。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听到一场超声电机的讲座,这个神奇的小玩意,就填满了赵淳生的世界。
在那场讲座中,赵淳生得知,“当时日本的超声电机已经用在照相机上面了。麻省理工学院两个系都在研究超声电机,航空航天系想用到火星探测上,电机和计算机系想用到机器人上。”
广阔的研究前景,令他兴奋不已,“咱们国家以后可能用得上”。很快,赵淳生将原定的两个研究方向调整为超声电机技术。一年后,他决定回国研制我国自己的超声电机。
“我出去只是为了学习,但我学到的,一定要服务于我的祖国,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挠的。我一定要搞出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1994年,赵淳生只身回到南航,成立了包括他在内的四人攻关小组。
经历多次失败的考验后,1995年12月17日,一台被称为“行波型超声电机”的原型机成功地转起来了!这是我国第一台能实际运行的超声电机。历经多年不懈攻关,2013年,超声电机应用于“玉兔号”月球车,使我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将超声电机应用到外星球的国家。
眼下,83岁的赵淳生并没有向年龄妥协,他依然致力于推动超声电机产业化。“比院士头衔更自豪的是成果的产业化,人民能享受你的东西,那你才成功。”
人物简介赵淳生,1938年11月生于湖南衡山,1961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1984年获法国巴黎高等机械学院工程力学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航“机械结构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顾问、“国家地方联合超声电机工程实验室”主任;其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已在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和墨子号卫星、行云二号、海丝一号等多种卫星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金 凤)
来源: 科技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