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职工医院名字五次变更,看国企改制资产处置合作私营过程。

老张今年62岁了,退休两年了。

因为牙齿痛,到医院看医生。

老张是一个传统的“老革命”,因为工作经历的原因,总是相信“职工医院”不骗人,而且,他去看医生的医院,曾经是他负责建设起来的。

人啊,总喜欢相信“熟人”看病,而且,这个医院从院长到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士他大部分都认识。特别是牙科主任是1994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是他负责召进厂参加工作的,相互更熟悉。

他也想着退休了,这几年身体也好,也没有进过医院看过医生,这次因为牙痛,顺便看看老朋友。

但是,老张到了医院以后,从前台的咨询护士、收费员、牙科医生都是陌生面孔,一个人也不认识。

经了解,以前的院长、书记、科室主任、医生、护士转岗的转岗,退休的退休,内退的内退都不在医院了。

老张看着他曾经建起来的医院大楼,楼还是以前的楼,看医生的病人主要还是以前的职工,业务还是像以前一样的繁忙。

变了的,医生不是以前的医生,护士不是以前的护士,医院的名字不是以前的名字,管理体制从职工医院变成了私人医院的体制了。

老张看着,想着,思绪回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医院原名:某厂职工医院。注册地在宁夏某县某镇。

1988年,老张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某采油厂参加工作,厂机关所在地就在宁夏某县某镇。

当年,职工看病只要单位开了证明,看病、吃药都不用自己掏钱,属于“免费医疗”。同时,因为是职工医院,医疗设备、环境卫生、医疗技术在当地还是“响当当”,当地的农民也喜欢到医院看病,所以,医院收入很高,养活自己没有问题。

第一次更名:某服务处职工医院(国有)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制。原单位“主辅分离”,一个是“主业”,一个是“辅业”。

“主业”带走了原单位大部分“优良资产”改制上市,成为股份有限公司

职工医院划规“辅业”,一方面为“主业”提供医疗技术服务赚取劳务报酬。没有补贴的医院“生存下来”都成了问题。

第二次更名:某生活基地卫生所(国有)。

2000年左右,随着油田生指挥机关和生活基地从县城小镇搬迁各省的省会城市,职工医院也从某县某镇搬迁到宁夏银川市

但职工医院没有在银川注册,为方便油田生活基地广大职工就医的需要,在银川注册成立了某基地卫生所,同时,保留某处职工医院的资质,租房经营,自负盈亏。

第三次更名:某基地医院(国有)

职工医院有职工近300人。2003年左右,为解决医院职工安置、亏损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开拓社会市场谋发展”。医院的主管单位,以“职工持股会”为投资主体,成立项目组,筹集资金,建设医院办公大楼,同时,申请资质,注册成立某基地医院。

老张,就是项目长,负责医院大楼建设。

第四次更名:某矿区事业部某基地医院(国有)。

自从医院办公大楼,住院部投资建成以后,在银川注册成了二甲医院。

这样,有油田各单位职工体检的支持,有完善的医疗设备,有一定的医疗技术,医院的经营范围扩大,收入大幅度增加,效益越来越好。

2005年左右,在企业办社会服务行业,必须依托社会的大政策下。油田又对职工生活基地物业和医院进行了“重组整合”,成立了“某矿区服务事业部”,医院整体从原主管单位划规“事业部”,行政级别,也从以前的科级,升格为处级单位的。医院的院长和书记也成为处级干部,科室负责人也变成了科级干部。

第五次更名:某医院(私营)

2020年左右,在国有企业生活基地物业和医院移交社会,引进第三方(私人公司)的大政策下。某某私人公司进来了。

原医院的医生、护士、科室主任和院领导,大部分不愿意留在“合作(私人)医院”,转岗到油田主业单位,符合“内退”条件的内退了,不符合要求的医生护士当起了采油工人。

矛痛的病看完了,老张只是想:

一是国企的物业服务、医院、学校等办社会行业,移交社会,引进第三方合作符合国家政策。

二是主种“合作”国有资产怎么处置的?国有资产流失了吗?当初建设的时候由“职工持股会”出资,职工股份到那里了?

三是物业和医院的经营效益越来越好,不存在亏损,引进第三方合作的目的是什么?

四是如果医院经营是亏损的,第三方愿意合作吗?这明明白白的是为了钱,谁受益了?

五是第三方合作也不是专业的医疗技术单位,如果从提高医疗技术方面合作,为什么不和“301医院”等专业机构合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