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科技局、南阳日报社联合考察组
食品产业,是河南省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的两大产业之一,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的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4%。
漯河,是河南省唯一的“中国食品名城”,有7000余家食品企业,食品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占全省的1/5、全国的1/50,麻辣面制品、火腿肠、冷鲜肉单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食品产业,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升级,是开创新赛道、抢占制高点的破局关键。漯河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原食品实验室,承接食品产业科学研究,引领食品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为我省食品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11月24日,南阳市科技局、南阳日报社联合考察组考察了中原食品实验室,并与漯河市科技局、中原食品实验室进行了探讨交流。
中原食品实验室“牛”在哪里
“顶天立地”打造一流科创平台
步入中原食品实验室研发大楼一楼大厅,“人才高地、创新之源、食品未来”12个大字便映入眼帘,11名院士的大照片和寄语一字排开,彰显着实验室在食品科学领域的雄厚实力和领先地位。
大楼分为六层,设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光谱分析室等多个一流的高标准实验室,身着蓝大褂的科研人员忙碌着,每天有超过100名研究人员在这里工作。
中原食品实验室于2022年9月22日揭牌运行,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作为产业创新的“前沿阵地”,中原食品实验室“顶天立地”打造一流科创平台,不断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所谓“顶天”,就是勇攀科技高峰。对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探索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招引高层次人才,配置一流的仪器设备,凝练一流的课题,加强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持续推出科研成果。
所谓“立地”,就是加速成果转化。认真践行大食物观,把科研和企业、产业深度融合起来,健全对接协同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河南食品科创园和中试基地建设,实现企业出题、课题凝练、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全过程无缝衔接。
一年多来,中原食品实验室汇聚全国食品科研领域“最强大脑”,招引11名院士、29名国家杰出青年或长江学者领衔组建24个团队,汇聚省内6所、省外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科研力量,建立了300人左右的专职科研岗位,组成食品研发超强阵容;
一年多来,中原食品实验室采用“1 6 N”组织架构,即1个中心实验室 6个高校研究基地 N家企业成果转化中心,建立“鼓励竞争、倡导合作、允许冒险、宽容失败”的科研机制,赋予科学家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人力使用权,目前已有双汇、想念、华泰、金大地、南街村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参与,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精准对接、相互赋能、高效耦合;
一年多来,中原食品实验室加强食品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在提质传统食品、培育新兴食品、布局未来食品赛道上提速竞跑,立项科研项目257项,突破16项关键技术,发布36项代表性成果,成为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一年多来,中原食品实验室着眼科技创新上、中、下游协同集成,加速构建“实验室 研究生院 孵化器 中试基地 产业基金 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中试基地面积达7.6万平方米,配置21条生产线、300余台(套)大型仪器设备,达到全国一流标准。11月24日,在占地500亩的河南食品科创园建设工地上,塔吊、挖掘机、打桩机等大型机械正紧张施工,捶打声、焊接声、切割声此起彼伏。
中原食品实验室带着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实现了“挂牌即运营、运营即见效”目标。可以说,院士领跑、博士扎堆正成为破解产业发展之困、打造新增长点的核心动力,在全省乃至全国迅速筑起食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中原食品实验室如何与产业对接
“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加快成果转化
在中原食品实验室一楼展厅,醒目地摆放着一款名叫“快乐酸奶”的产品。这款零添加剂的科技健康酸奶是实验室与河南三剑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有着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快乐酸奶”中的特殊益生菌,就是中原食品实验室科研团队的专利菌种。据介绍,在今年的食博会上,“快乐酸奶”一亮相就受到众多客商和消费者的热捧,荣获2023年度中国乳业技术进步一等奖。
为了让“科研之花”快速转化为“产业之果”,中原食品实验室依托产业做科研,把科研落在产业上,实行“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模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努力突破食品产业发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中原食品实验室副主任苏景凯介绍,漯河市中原食品实验室服务中心的一项职能就是在实验室和企业之间架起桥梁,穿针引线,把科学家相关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豫鼎源是漯河一家淀粉类产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土豆粉、川粉、紫薯粉、粉条、桶装酸辣粉等,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3月,中原食品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陈树兴和张书胜带领13名博士生和硕士生,深入公司调研指导。在科研团队的帮助下,新产品南瓜粉条于7月顺利面市,已进入全省各大超市,并远销江浙等南方沿海地区。目前,双方正在合作研发健康型、功能型、营养型产品。
漯河市恒达食品是一家以烘焙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年产值达20亿元,拥有“小帅才”“帅小子”等多个品牌。今年恒达食品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开始合作,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今,糖分的多少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重要考量因素,但是在烘焙食品,尤其是面包类产品中,糖类起着上色、固形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公司与中原食品实验室研究的“酶制剂”,能够把糖类转化为益生元、膳食纤维等,让食品更加健康。
烩面含水量大、拉伸难度高,自动化生产中容易发生粘连。中原食品实验室与想念食品合作进行了科研攻关。想念食品投产了全国首条烩面全自动生产线,面粉经过十多道程序,就可以变成美味的烩面方便产品,一天可以生产10万包。自动化生产减少了人员的接触,大大增强了食品安全性。
近年来,预制菜作为“舌尖上的风口产业”备受关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安全、健康、营养需求,领跑新赛道,抢占新高地,这是中原食品实验室持续探索的课题。中原食品实验室科研团队深入漯河市相关企业,对预制菜加工工艺,生产、包装、杀菌、冷链设备,产业链条及质量安全控制等环节进行研究,着力通过技术创新指导、设备研发更新、配方优化完善等让美食更安全。
截至目前,中原食品实验室已为双汇、伊利等183家省内外知名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60多次,解决问题258个,与想念、华泰粮机、三剑客等12家企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涉及金额5300万元。
中原食品实验室有哪些成功经验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思维
在建设运营中原食品实验室过程中,漯河市树牢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思维,结合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出“规划引领有力,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完善,要素保障齐全,赋能发展有效”的创新发展模式。
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漯河市以建设运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载体,践行大食物观,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才能加快推动各领域工作走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新轨道。
坚持创新思维,凝聚发展合力。漯河市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坚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主动求变,发挥中原食品实验室发动机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创新氛围,为推动漯河食品产业优势再造乃至带动全省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坚持创新主体地位,以创新的理念激发活力、以创新的机制增添动力、以创新的生态凝聚合力,才能攻克“卡脖子”技术,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坚持系统观念,破解发展难题。面对资金困难、设施难题、政策之困等,漯河市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坚持“一盘棋”理念,打好“组合拳”,实行“兵团作战”,打破部门壁垒,及时组建工作专班,成立正县级单位强化服务保障,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机制,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保障好人财物各方面的需求,服务好各方英才在漯河创新创业,取得了“1 1>2”的效果。
坚持比较优势,重塑发展动能。食品是漯河市主导产业,面对大而全但不强不优难题,漯河市紧密结合产业基础和短板弱项,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提出建设现代化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成绩喜人。实践证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立足区域特色,彰显区域优势,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结合,加大创新工作力度,以科技创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主导产业优势真优、优势更优、优势长优。
坚持真抓实干,锤炼发展本领。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漯河市把任务分解到月、细化到周、具体到天,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了建设持续推进,创造了“漯河速度”。新时代新征程上,更需要提高“七种能力”、增强“八项本领”,拿出“拼”的精神和“闯”的劲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以“铁肩膀挑重担”的霸气,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气,以雷厉风行、精进不怠的精气神把各项工作向前推进。
中原食品实验室对我市有何启示
营造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市奋力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以来,紧扣“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纵深推进“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宛、人才强市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创新链同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耦合发力,全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日益凸显。
日前,省科技厅发布的《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显示,南阳综合科技创新指数大幅提升10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之首。《河南双创蓝皮书(2023)》显示,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力,城市创新能力跃居全省第四位。
中原食品实验室是省级实验室,我市也有省级实验室,就是牧原实验室。
牧原实验室由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西湖大学牵头组建,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合成生物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牧原实验室9月1日完成登记,并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证书》,目前已完成实验室章程、理事会章程、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章程等基本建设依据和运行机制的修订完善。中原食品实验室在基础设施、科研团队、组织架构、协同创新、运营模式、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值得牧原实验室借鉴。
漯河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原食品实验室,实现科技与产业相互融合、彼此成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千帆竞发的区域竞争,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南阳要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就必须牢牢抓住科创这个“牛鼻子”,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
一要打造高能级科研平台。重建重振南阳市科学院,重组重塑天冠“生物基运输燃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牧原实验室,谋划建设张仲景实验室、卧龙实验室,充分发挥我市6家院士工作站的人才优势,重新梳理研发重点,支持开展联合科研攻关。
二要建设高层次科研队伍。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漯河针对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出“六可选”政策,从人才住房、子女入学、薪酬模式、就医保障、编制服务、资金支持6个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我们应结合南阳实际制定创新型人才引进和激励措施,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设立首席科学家、特聘研究员、首席技术专家等特色岗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破除创新型人才在职称评聘、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制度障碍,提升南阳对科创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要促进成果高效率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彻底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优势产业链,联合“双一流”院校、大院大所在南阳建设一批区域性、行业性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果转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让更多的先进成果在南阳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
执笔人:姜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