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德利主持申报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草甸草原智慧修复与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及示范”成功获批立项,国拨经费1600万元。
该项目由东北师大牵头,整合校内生态、草学、环境、应用数学及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优势科研力量,同时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承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紧密围绕“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技需求,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典型区域集成示范,支撑生态监测预警、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退化生态系统(森林、草地、湿地等)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和重大工程生态安全保障,促进生态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形成整体和系统治理技术体系,并进行推广应用。
该项目依托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将针对长期过牧与气候变化导致的草原退化问题,开展草甸草原稳定恢复与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理论和技术研究,构建草原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体系,准确评估草地退化演变过程与恢复潜力,探索草原功能修复与多功能协同维持理论,研发从草原稳定恢复、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到牧场智慧管理之关键技术体系,创建以草甸草原整体功能与综合效益提升为目标、具有较强示范性与广泛应用性的高效低碳“生态-生产双赢”产业模式,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项目依托的“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获批建立,以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为主体。实验室获得的基础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了植被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相关理论,技术性成果为盐碱地治理与受损河岸湿地修复提供直接技术支撑。
项目依托的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由东北师范大学于1980年创建,是我国最早开展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的野外站之一,于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序列。
该项目团队一直致力于我国草地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已在草地多营养级与多功能性关系、退化草地恢复机理、草地放牧管理等领域取得系列理论和技术突破,发表高质量论文60余篇,制定行业与地方标准6项,获批专利11件。
近年来,东北师范大学科技工作进一步聚焦“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和协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反映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该项目成功获批,展现了学校科研团队较高的研究实力和水平,标志着学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将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科研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欢迎关注"东北师范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北师范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官网、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官网、东北师范大学校友会官微、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官网、中国科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