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夏日报】
新文科建设是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需求的时代创新性举措,目的是通过在高校教育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文科建设在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促进学科的融合与创新。汉语言文学是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新文科建设有助于赋能高校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新文科建设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传统的文科教育与建设大多只注重阅读和赏析,新文科建设则对此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把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研究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新文科强调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加深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发掘能力。另一方面,在新文科建设引导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更多丰富多彩的课程,包括文学理论、文学解读、文学赏析和文学批评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与创新。探讨新文科建设如何赋能汉语言文学发展,探索新文科建设与汉语言文学有效融合的路径,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文学创作平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新文科建设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为汉语言文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背景下,新文科建设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高校要及时抓住新文科建设产生的机遇,勇于面对新文科建设带来的挑战,加强与文化、科研等相关机构的合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创作平台和创新机会。首先,高校应当在开展校企合作与学术科研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致力于开发新的合作模式。例如,高校可以与新媒体机构展开合作,开展创意营销、拓展动漫文学周等活动,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平台。其次,高校可以与影视公司、出版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各种创新创意实践项目,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自身经历,提高创作能力,把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除此之外,高校和相关机构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推动资源对接,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同推动学生实践平台的建设落地。
构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新文科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高校要提高教师的跨学科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和学术视野,推动学科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具有跨学科能力的教学团队,具体做法可分为以下几部分:首先,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开放、包容的新型学科观念,突破各个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壁垒,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其次,教师内部还要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高校要引导教师互相学习、帮助、借鉴,发挥各个教师专业的优势和长处,实现优势互补。再次,教师本人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督促自己深化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汉语言文学教学功底。同时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热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重要学科,符合新文科建设中培养学生融合素质和强调学科融合的要求。高校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热情。首先,高校可以从课程设置和校园活动入手,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如开设汉语言文学选修课和体验课程、组织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把学生实践环节加入学分制度等,多方面、多角度鼓励学生投身实践活动中。其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这种变化也体现在学习中。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如设置国画、书法、舞蹈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量身定制打造适合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方案。再次,高校还可以与社区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推动汉语言文学走进社区,开设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同时还可以举行相关文学作品创作和赏析比赛,设计奖项,把获奖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创作发表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开拓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实现文史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育内容不够全面、教学方法较单一、学科交叉度不够、学术综合素养薄弱等。传统的文学教育仅注重学生的文本阅读和分析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力度不够。新文科建设提出后,汉语言文学专业也要重新审视自身发展状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文史哲多方面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可以完善课程设置,在汉语言文学课程中融入跨学科知识,如历史、哲学等元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适当地延伸和拓展知识点,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在教学方式上,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出更多符合新文科建设的教学方法。再次,在教学评价上,传统的教学评价仅关注学生的文学知识掌握,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改革落后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表现,培养更具人文关怀气息的汉语言文学人才。新路径下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创新,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传统发展的不足,才能更好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与文史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推动新文科建设为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促进了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热情;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则助力了新文科建设的发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和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