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政协委员钟芸诗(右)
徐汇区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钟芸诗在内窥镜诊疗领域耕耘20多载,创下骄人业绩,成为上海市银蛇奖一等奖获得者、2022年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22年上海领军人才,还登上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科技进步奖……
选择专业,开启医者人生
钟芸诗的“内镜生涯”,缘起医学生时代。1978年出生于上海的钟芸诗,1996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7年制本硕连读班。大学四年级时,学校请来了中山医院内镜创始人姚礼庆教授授课。姚教授以外科医生身份一手拿刀一手拿镜的讲课,深深吸引了课堂上的钟芸诗,由此,他对内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萌生了成为一名内镜医生的念想。
第二年,以临床外科为方向的钟芸诗拿着个人简历到中山内镜登门拜师。从上午10点一直等到下午2点,看到满脸倦容走出手术室的姚礼庆教授,钟芸诗马上迎上前表明心意。望着一脸真诚的小伙子,姚教授实言相告:内镜是吃苦受累的活。钟芸诗坚定地表示:我愿意。
2003年,硕士毕业的钟芸诗如愿以偿进入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从此开启了内镜医者生涯。入职后,他又成为姚教授带教的博士研究生。2016年,38岁的钟芸诗成为中山医院最年轻的教授、主任医师,次年,他又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了10名博士研究生。
当年第一志愿报考医学院的初心就是治病救人。回首20年的医者生涯,钟芸诗深感庆幸。“医科,是我人生非常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在中山内镜的平台上,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被人需要的职业价值。”芸芸众生,能帮一个是一个,用一己之力帮到更多的人,是人生最大的成就。疫情高峰期,一位归国老华侨病情危重,他接到任务尽全力救治,他第一时间联系院内重症专家会诊,制定方案全力施救,使命悬一线的老华侨起死回生。病愈出院后的八旬老人特意来到中山医院送上锦旗,感谢仁心医者让他重获新生。
医者,看好病,医好心,用最少的花费获得最佳疗效。深得姚礼庆教授真传的钟芸诗,始终坚守中山医院服务患者为第一的宗旨,病同身受,用心感受病人痛苦。他总是尽可能挤出点时间,与病人沟通交流,以减轻患者身心负担。他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为病人制定最佳医治方案,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本着该省省一点、该用用一点的原则,用合理技术收获最佳疗效。
口口相传,国内外患者慕名而来。
技术创新,造福更多患者
要想突破,技术创新至关重要。钟芸诗深谙此理。而要做一名好医生,在科研中必须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真真切切。他潜心于医疗科研领域,志在掌握先进技术,力求不断突破。2015年,他完成内镜下切除巨大直肠肿瘤;他开创的经肛直肠全程切除术,让不少患者得以体面地生活。有一位来自浙江农村的70多岁男性患者,由于患直肠低位癌担心肛门难保,一开始坚决不肯手术。钟芸诗接诊后,评估该手术有风险,也有一定把握。保肛,要有万全之策,他为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经过7个小时的手术,既切除了直肠低位肿瘤,又保全了肛门,让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体面地生活。
当然,这样的“冒险”,源于钟芸诗技术上的底气。
一手拿镜、一手拿刀,两者相辅相成。钟芸诗注重全程化管理,往一个方向做精做细做透。有一名肺功能很差的晚期肠癌患者,若切除肿瘤,肺无法耐受手术。内镜可否尝试?钟芸诗敢于挑战自我,接下这难啃的活,主刀1小时,就将严重粘连且低位的肿瘤全部切除,肛门也得以保住。
在内镜下成功切除肠道肿瘤,融会贯通到食管癌能否保留器官,钟芸诗大胆尝试,发挥内镜优势,用现有技术帮助食管癌病人解除痛苦。至今已用该新技术为数十名食道癌患者切除了肿瘤,保住了食管。
钟芸诗还常常深入社区,向居民群众普及肿瘤筛查科学知识。
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选对了职业。钟芸诗始终坚守医者初心,用更好的技术救治更多的患者。用先进技术帮助病人解除痛苦,他感受到了职业成就感。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