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项目范围管理六大过程!(论信息系统项目范围管理)
十大管理一直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中的重点,为了方便大家记忆,信管网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范围管理6大过程。
项目范围管理
范围管理就是要做范围内的事,而且只做范围内的事,既不少做也不多做。范围管理一共有六个过程,分别是规划范围管理、收集需求、定义范围、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确认范围、控制范围。每个过程又有单独的输入输出和工具技术。这些内容在大家复习过程中会不断以各种题型的方式出现。所以记住还是很有必要的。
规划范围管理
论文中如何描述:
通过参阅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章程等资料,根据甲方要求,和甲方的关注,对某个点特别关注,最终得到需求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
举个例子:
俗话说得好,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科学的范围管理计划是项目成功的一半。
从项目一开始,我就以项目章程为依据,组织项目团队成员整理业务系统日志信息,请业务专家规划部署架构,请大数据专家提供数据接入方案,统计项目干系人信息,并让相关干系人参与到信息收集、资源申请、公共组件管理等工作中,获取干系人对工作的认可。我借鉴以往类似项目的范围管理计划的模板,详细描述了需求管理、范围管理的工作方法,为后续工作展开提供了书面的指导。
收集需求
论文中如何描述:
重点突出需求的重要性,需求搞清楚后,才能解决项目的界限,防止做多做的项目,为了收集需求,我们运用了各种技术,焦点小组,引导式研讨会,调用大家思考项目的需求,对需求进行归类,分析,最终得到甲方的认可和确认,最后形成需求文件,这对后续界定项目范围奠定基础。
举个例子:
范围定义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必须完成的工作,并且往往与需求有关,需求的“蔓延”是项目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在本项目中,为了避免需求遗漏和需求多次变更,在定义范围之初,我多次召集项目干系人展开需求讨论,围绕着项目章程和证标委秘书处秘书处的意见要求,确认项目边界,围绕着业务信息,确认实施工作范围。在需求清晰之后,我安排需求分析工程师在功能性需求与非功能性需求上周期性地向用户确认,并建立需求跟踪矩阵,以保证项目团队与用户在需求理解上达成一致。
定义范围
论文中如何描述:
首先定义范围的边界,利用需求文件通过产品分析,通过专家判断,需求的准确把握,把项目的重要工作定义清楚,形成项目范围说明书。把需求转化成范围,专家一起分析,范围说明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哪些(至少写3点)。
举个例子:
在上述需求确认后,为进一步确保需求分析工作的准确性,保证需求实现,我召集公司业务专家和大数据专家评审需求文档,评审过程中发现,系统之间带宽受限,无法满足大数据量传输的性能要求,硬件资源磁盘阵列错误,无法满足大数据查询的性能要求,经过及时与干系人沟通,修正了磁盘阵列,扩充了系统间带宽,满足了需求实现的条件。
最后,我将已定义的需求整理为项目范围说明书,形成阶段重要可交付物,并将项目范围说明书递交给项目干系人和公司管理层。
创建WBS
论文中如何描述:
为更好开展工作,使团队成员清晰认识到自己负责的工作,根据范围说明书,通过分解结构,把范围说明书里面界定的范围呈现出来,使得工作清晰、直观呈现出来,把项目中的工作分解到工作包,对后续成本、进度或者其他工作都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前提,奠定了一个基础。
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同时可以从大局把握整个项目的脉络,知道怎么去协助别人,从而更好的让团队对项目的执行有一个更加大局的认识,有前提,例如后续的成本和进度管理,有了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范围基准,对后续的工作有了一个标杆,一个重要的参照依据。知道整个项目有哪些重要的工作,一目了然。对项目开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确认范围
论文中如何描述:
检查可交付物成果的正确性,做出了一个好的结果,范围就做的好,主要是甲方认可,通过验收可交付成果,召开验收会议,通过内部的检查,不断测试完善和改进,邀请甲方对整个成果进行验收,产品的评审等方法,严格对照需求文件做一个范围的确认,为了更好的完成需求,优化了需求,展示了各种应用场景,针对不同的用户和场景,所编写的手册也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应用场景,也可以理解为权限划分。
控制范围
论文中如何描述:
论文中可以说一下控制范围的重要性,范围决定着资源的分配和投入,然后谈怎么控制范围,每周的例会,让每个成员汇报自己的工作,做了多少工作,最终的体现形式就是可交付成果。针对工作出现问题的,我们去做了研讨会,该走变更的走变更,或者怎么解决,关注后续一些工作有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完成。纠偏,按照范围基准,把该做的做完,不该做的或者需要变更的走变更流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