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透体制内的“调动”(体制内调动容易吗)

大家有没有发现,体制内工作人员调动的规律是,领导如果不想动你,那你只能在一个科室或一个单位啊,憋一辈子待一辈子,有的时候领导想动,你隔三差五就会被调来调去。不管我们是想追求去往更高的平台,还是想为了回到家乡,客观上很多体制内的人都有工作调动的需求,很多人没有条件,没有条件,为了调动工作也只能创造条件,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一讲,调动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逻辑。

说透体制内的“调动”(体制内调动容易吗)

第一,需求调动的核心是有人要干部调动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说,目标单位要你去,这是所有问题的核心,大家要知道,虽然很多人主观上有调动的意愿,并在背后起了推手的作用,但面儿上,这还是个组织行为,调动工作本质上是组织愿意,而不是个人愿意。举个例子,公考遴选都属于公开的入职通道,个人可以自主选择上或不上,并通过竞争来实现愿望,而调动工作则完全是被动的,个人不能控制,说哪里应该调我去是组织,有需求,有安排才有了调动,所以目标单位需要正式体现这一组织行为的核心逻辑,因此,很多人都想往高层级的部门调动,但这一切是不可控的组织是个抽象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要领导,但又不单单是主要领导,一个人的事儿,他更像是一条一整条链路,链路上的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只有当整条链路都打通的时候,调动才能够成功。

说透体制内的“调动”(体制内调动容易吗)

第二、目标单位在调动逻辑中,目标单位比原单位重要的多,主要是因为:

1.原单位是把人送出去送人走,就意味着切断了劳动关系,今后就不需要再承担什么风险和责任,所以原单位在调动中风险不大,相反,目标单位是进人,进人意味着建立了新的用人关系,将来是要套牢一辈子的,所以目标方责任,大自然也更关键;

说透体制内的“调动”(体制内调动容易吗)

2.编制这个东西,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源,编制值钱,而人不沉,而人不值钱,既然是资源,那么,对目标单位调动是站边,对原单位调动是空边,所以目标单位要拿出编制,从动力上更吃劲,

第三,正如前述观点,调动作为一种组织行为,其动议的始作俑者和实操者只能是目标单位。不管怎么说,目标单位才是人员调动的定向发动者,原单位不存在主动送人,也不知道往哪儿送,只能是被动等待的综上,调动的实质是目标单位要人,而且是指定要某个具体的人,这也是调动比考公遴选更难,更牛的地方,但现实中,目标单位之所以要你,必定是有其原因的,比如你是空缺岗位的急需人才,你是对口条线看中的业务骨干,或者更普遍的就是权利和关系运作的结果,不然目标单位非亲非故凭什么指明要你呢?当然,至于这里面的背景关系,今天不做讨论。原单位原单位在人员调动中承担微妙的角色,刚才说了,原单位是被动方,风险也不大,理论上放人即可,尽管如此,人家虽没有主动权,却有着否定权,因此一定要注意,两种情况下,原单位可能不放人。

说透体制内的“调动”(体制内调动容易吗)

1.就是你在原单位太重要了,大家注意重要是个抽象的概念,应关注实质而非虚名,比如你在单位当一把手儿,看着足够重要了吧,但其实把你调走以后,屁事儿没有没了,你单位运转可能更顺利,所以你看,领导老是调来调去,成了一种刷履历的手段,相反,一个专门做报表审核上报的底层小伙儿,可能正是流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别人一时半伙儿接不了活儿,小伙儿离岗,可能单位的业务就贪了,所以呀,小伙儿才更重要,而在面临调动的时候,你就不能太重要,否则原单位要考虑重新招人培训,用人的巨大精力和不确定性,成本儿很可能就不放人了。

2.你不能和原单位的关系太差,关系太差,可能导致领导对着干,关键时刻领导宁肯损人利己,故意膈应你,就是不让你走,你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毕竟人事权是领导当之无愧的权利,不让你走,领导能找出1000个理由,而目标单位一看原单位不放人,责任不在,我立马也就打退堂鼓了,所以在调动中,从原单位角度看,你既不能太重要,又不能把关系搞坏了,最好是中庸的那一类,想留感觉不重要,放走又没有什么,过节走也就走了吧,当然还有一种例外情况,那就是你和原单位关系非常好,调动你把你送到更好的地方,本来就是原单位的主意,这种情况下,原单位可能成了始作俑者,甚至下家也是原单位去物色沟通的,这样的调动对个人就非常省心了,只要听从组织安排,往高层级别单位去就行了,括号儿,当然究其原因,还是和原单位领导关系亲密。

第四是组织部门儿,假设目标单位以允诺要人,而原单位也允诺放人啊,接下来就涉及到干部调动的中间的环节,那就是必须要经过组织部门儿。

组织部门儿有一个层级权限的问题,比如从县教育局调到县商务局,本质上属于当地的内部调动,因此,当地的组织部门即可办理手续,但如果是从甲县调到乙县,那就涉及到甲,乙以及上级市三个组织部门儿,情况就会变得复杂,如果是从甲县调到上级市,就涉及到甲和上级市组织部门儿,如果是从甲县调到省直,那就有可能涉及到甲上级市和省委组织部门儿,总而言之,不仅两边单位都要说的过去,两边所涉及各层级的组织部门儿也要点头同意,而一旦事情涉及到组织部门,就有可能存在政策口径的问题。

说透体制内的“调动”(体制内调动容易吗)

对组织部门来说,人员的最主要的标签是编制类型和地域关联度,比如公务员,参公事业,普通事业等等,不同的编制类型,并不能轻易的交叉调动,又比如同地区内上下级地区、平行地区毫不相干的跨省地区,其调动也是不一样的,至于这些不同的编制类型,不同的地区能否互调,各级组织部门儿的口径未必是一样的,从编制上来看,有的地区可能认为参工可以直接入职公务员,而有的则不允许转编,有的地区要相相当处级以上人才才可以跨编制任职,有的基层地区科级的实职就可以的,从地域上来看,有的地区只要是公务员,不管那个地域的都可以入职,但有的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接受跨省的调动,这些啊并没有硬性的规定,有各级组织部门儿各自掌握,因此,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甚至组织部门换个主要领导都会有不同的说法。

第五,关键人物,我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个普通的无职无权的个体,要在涉及如此多环节的情况下,成功调动,光凭自己肯定是搞不定的,有人可能想到,找上述几个部门的一把手是不是就可以了,当然是可以的,只要官足够大,一把手们又都和你熟,那调动自然不在话下,问题是有几个人有这种本事呢,因此,能不能力所能及的找到一个或者几个合适的关键人物才尤为重要,首先,这个人必须在目标单位有很强的话语权,当然,未必一定就是目标单位的一把手啊,这样才能够解决啊,谁要人的问题,随后,这个人最好在组织部门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可以顺便解决组织盖章认可的问题,比如说目标单位的某个副局长,对下他说服具体科室,让科长提出要人的需求和具体的岗位,对上,他说服主要领导同意把你引进单位对外,他和组织部门相关领导干事熟络,请组织部门认可盖章帮忙放行,于是在这个案例下,一个关键人物几乎就运作了整个调动,有了这样的贵人关系,调动才有期望成功。

总结看,完了整个逻辑,有人肯定会产生疑问,还不是要靠关系调动,当然需要靠关系,但既然身在体制内参与关系,哪怕没有裙带关系工作关系还是有的,就算没有溜须拍马的私情,工作业绩支撑的公情也还是有的。所以有些关系也是可以积累的,哪怕不是一蹴而就,多认识些人,多帮助支持一些人,多留下一些好的事例,口碑、风评、印象,关键时候就容易遇到贵人,如遇到机遇,找准贵人,把握好自身定位,那么调动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