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层党建何以“继续探索、走在前头”(上海基层党建的成功做法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启示)

上海基层党建何以“继续探索、走在前头”(上海基层党建的成功做法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把握超大城市特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新时代以来,上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基层党建“继续探索、走在前头”的殷殷嘱托,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

区域化党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城市治理现代化需要,在推动街道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不断融合,扩大党在城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党领导城市工作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认真梳理近年来上海区域化党建的发展变化和经验启示,对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区域化党建提出展望和建议,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助于推动区域化党建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发展变化」

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上海逐步构建起“区—街镇—居民区”三级联动、“专委会、街镇分会”纵横结合的区域化党建组织架构,用好用活“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将隶属于不同系统、拥有不同资源的党组织联结为党建共同体。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城市空间的重新布局、城市治理的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的理念和模式不断向城市功能区、公共生活空间、产业集聚带等新领域、新空间延伸拓展,区域化党建的边界更加开放、资源更加融合、主体更加多元、成效更加凸显,主要呈现五方面的发展变化:

第一,着眼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路的实践探索,对区域化党建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凝聚思想共识中发挥引领力。把突出政治功能、加强思想引领放在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记忆等,整合区域党建资源推出各类“行走的党课”“初心讲堂”“初心寻访”等党建品牌,在共建联建中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汇聚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穿透力。把区域化党建融入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经济发展中,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

第二,围绕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人民城市建设,组织触角由“区域内协同”向“跨区域协同”延伸。

深入推进毗邻党建。上海作为最早开展毗邻党建的城市之一,围绕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推进毗邻党建,加强顶层设计,打造跨省域党建共同体;开展全方位联动,构建跨省域党建大格局;聚焦发展重点,提升跨省域党建成效。

探索开展滨江党建。以党建联建为发力点,构建横跨5个区20个街镇以及沿岸大量不同主体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组成的“贯通纽带”,打造74个滨江党群服务站,建立各类立足沿岸功能提升和产业布局的党建共建联盟,把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不断释放区域化党建的带动和辐射效应。

第三,因地制宜创新区域化党建模式,组织关系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建立城市更新区党建共同体。近年来,上海城市更新从“增量规模开发”进入“存量有机更新”的新阶段。各区探索建立各类城市更新区党建共同体,共同破解城市更新中的建设、治理、发展等问题。

建立街区治理党建共同体。各区根据街区功能、定位和特点,构建各具特色的街区治理党建共同体,引领推动街区精细化治理、品质化发展。

第四,各领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组织体系从“单一性”向“融合性”发展。

比如,上海有10余万名快递外卖从业人员。区域化党建聚焦这些新就业群体,统筹社区、国企、楼宇等区域党建资源,提供劳动就业、出行安全、社会保障、文化引领、技能提升等各方面的服务,形成紧密的联系纽带和情感纽带,打造城市治理、社区服务、平安建设的重要力量。

第五,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组织力量从“行政为主”向“多元共治”拓展。

比如,不断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基层协商民主新载体、新形式,完善各类社情民意反映平台和城乡社区协商议事机制,找到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将“共识”转化为“共为”。

又如,楼宇党建作为上海党建的重要阵地,从“支部建在楼上”到“优服务”“强功能”“善治理”,一路迭代升级。近年来,通过建立“楼委会”“楼事会”等机制,进一步整合楼宇党建资源,推动楼宇治理从党委政府主导到自治共治协同。

再如,通过党组织“穿针引线”,搭建各类共建共治党建平台,把各方面社会资源有效聚集起来,变“个别参加”为“广泛参与”,变“各自为战”为“共同奋战”,变“旁观者”为“局内人”,不断扩大党建朋友圈。

「经验启示」

近年来,上海区域化党建秉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区域化党建的组织架构、组织体系、组织模式等,在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上形成和积累了几条经验启示: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化党建的组织设置,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上海注重发挥区域化党建开放性、多元性、整合性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构建条块结合、纵横贯通的组织架构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组织模式,把党建工作链条延伸到区域发展各领域;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将各类经济主体和社会治理主体统筹整合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以区域化党建为纽带拓展非公领域党建覆盖的有效机制,不断延伸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不断巩固和拓展党的工作阵地,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

第二,坚持服务大局,围绕中心工作谋划和推进区域化党建,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汇聚推动落实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强大动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基层党建做具体”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海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等中心工作中,主动谋划和创新推进区域化党建,以“组织链”串起“发展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大局中强功能、强引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区域经济效应、产业发展优势、社会治理效能和民生改善品质,生动体现“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上海实践。

第三,坚持以民为本,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引导各类主体依法有序参与区域化党建,汇聚民意、集聚民智、凝聚民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上海深化“有事好商量”的实践,构建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区域化党建运行全过程、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各环节,完善社情民意征求反映机制,深化“楼委会”“街事会”“共建共治联盟”等自治平台功能,不断激发多元主体之间加强纽带联系、实现互利共赢的自治动力,形成“党建引领推动 自治共治协同”的运作模式,将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有效动员起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第四,坚持系统观念,树立区域化党建工作“一盘棋”的理念,形成各类党组织共建联建、党建资源融合共享、党建工作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

万事万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上海以“一盘棋”的理念推进区域化党建,高高树起“党建”这面红旗,聚焦重大战略部署、重要民生事项、重点产业项目,加强与长三角各级地方党委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毗邻一体、协同推进的强大动力引擎;加强街镇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条块力量的整合联动,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强大组织优势;加强不同领域党建的互联互动,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强大集聚效应。

上海基层党建何以“继续探索、走在前头”(上海基层党建的成功做法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启示)

作品《支部建在楼上》反映上海努力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路。

「思考建议」

党的二十大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用“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区域化党建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把握区域化党建所面临的形势要求,找准区域化党建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工作路径。

第一,彰显上海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需要不断深化区域化党建,进一步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对上海而言,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当好率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路径和规律的试验田,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科技和产业创新、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和协同创新。

区域化党建要立足上海的地位和作用,在加强各领域主动协同、打破各种阻碍和壁垒、提高党建联动的质量和效能、推动各环节深层次协同创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释放上海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第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享,需要不断深化区域化党建,推动各领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力凝聚。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不断创新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式、程序、机制、载体,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让人民群众对民主实践可感可知,引导并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将上海打造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

第三,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需要不断深化区域化党建,更好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作为一座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如何直面城市基层治理的难题与挑战,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是上海一直孜孜以求的重要课题。如何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是摆在上海面前的现实命题。

区域化党建围绕基层治理网格工程、连心工程、家园工程、强基工程、动员工程、赋能工程等“六大工程”,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整合能力、平战转换能力、社会动员能力、跨部门协同能力,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是上海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四,组建社会工作部以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不断深化区域化党建,有机整合体制性力量和社会性力量。

组建社会工作部,是适应市场多元化、社会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统筹推进基层政权、非公经济、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畅通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各种渠道,形成党领导下的政府与社会主体协同推进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举措。在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大背景下,上海区域化党建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变化,针对本市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庞大、社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各类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的实际,进一步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打破体制、隶属、级别、领域等壁垒,将体制内外力量统合在党的引领下,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着眼新形势下区域化党建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探索、走在前头”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区域化党建的新要求,以更加开放、创新、融合、共享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区域化党建,加强互联互补互动,形成全方位联动、各领域融合、多主体参与、一体化推进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全方位联动,就是立足区域发展,不断延伸和拓展区域化党建的范围,建立多层次、精准化、扁平式的区域化党建平台,健全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的运作机制,推动区域内各类党组织真正“联”起来、“动”起来,使区域化党建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各领域融合,就是以社区共治、产业发展、功能提升等为融合点,统筹推动各领域党建融入区域化党建平台,通过党建融合推动资源融合、要素融合、感情融合,不断释放党建引领的倍增效应。

多主体参与,就是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区域化党建运行全过程,引导和凝聚社区居民、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区域发展,用民主纽带汇聚起推动党建工作的强大力量。

一体化发展,就是把区域化党建纳入区域发展全局中思考,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支持和鼓励基层加强工作探索和创新,使区域化党建与形势变化相适应、与事业发展相同步。

下一步,区域化党建实践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比如,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进一步放大区域化党建的全域效应。

在地域空间上,总结借鉴毗邻党建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将城市群基层党建的范围从长三角地区拓展到长三角毗邻及周边地区、对口帮扶城市间、友好城市间、产业协同城市间等,推动相关区域在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社会治理、文明创建等方面互联互通,实现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在领域范围上,着眼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深化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医疗卫生、红色资源、文化教育、体育赛事等各领域的党建协同创新,切实发挥党建在政治引领、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力量凝聚等方面的作用。

在总结推广上,加强对区域化党建做法经验的总结和成果绩效的评估,更加注重对有特色、典型性区域化党建模式的提炼总结,更加注重对成熟经验、有效做法的复制推广,以点带面进一步放大区域化党建的全域效应。

又如,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区域化党建的组织体系。

在组织架构上,进一步做实“区、街镇、社区”三级联动和“专委会、街镇分会”纵横结合的区域化党建组织架构,打通党建圈、生活圈、治理圈等不同系统的架构,完善制度化常态化的党建工作联系机制,真正锻造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在组织覆盖上,进一步强化平台思维和阵地意识,持续探索创新区域化党建模式,在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等灵活设立区域性党组织,促进区域内“大单位”“小单位”“体制外单位”“体制内单位”等更多党组织之间的互联互动,不断拓展区域化党建的组织网络覆盖。

在组织设置上,科学界定各类新型基层党组织的性质、功能和定位,进一步规范和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既构建起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党的组织体系,又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再如,深入研究和思考如何进一步强化区域化党建的运作机制。

在力量整合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党建引领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加强党建资源统筹,以党建资源整合带动行政、市场、社会资源,让体制内“小循环”变成体制内外“大循环”,让服务管理对象变成服务主体,让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变成党建资源。

在队伍建设上,适应新形势下区域化党建对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选拔一些专业性强、懂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人才充实到党务干部队伍中,提高整合和运用社会资源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

在技术支撑上,适应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将互联网思维和模式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将区域化党建的运作机制从“线下”到“线上”拓展,不断提升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效能。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解放日报 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郑健麟 陈怡波 陶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