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在初中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极速发展的关键时刻,他们需要面对青春期的各种烦恼以及身心变化,以及面临中考升学的紧张任务。
学业任务陡增的同时,个体开始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
由于压力过大或其他因素,许多初中生会出现学业倦怠现象,缺乏学习兴趣,甚至逃学等不良学习态度,该问题日趋严重。
一旦出现学业倦怠,会给个体的学业表现以及心理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
例如,会出现对学业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的情况,逆反和抵制情况也会随之出现,伴随着学业倦怠感的不断增强,个体会陷入恶性循环,从而使心理和学业发展都处于劣势。
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如何让孩子正确对待繁重学业任务所带来的压力,进行适当的自我调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业倦怠的压力来源多种多样,突如其来的变化也必将给孩子们带来对应的适应问题。
而积极心理资本指的是积极的心理资源和心态,心理资本水平高的学生,相应地具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时间管理趋向,最终对学业状况起到正面作用。
现如今,许多学者都对学业倦怠进行了调查研究,但结果依旧存在出入。
此外,现有许多研究已经表明,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倾向已被证明会对学业倦怠产生影响。
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从心理资本出发进行探讨成为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大量研究主要聚焦在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而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复杂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这影响了对它们相互作用关系的揭示。
因此,研究在旨在探讨这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添加了时间管理倾向和自我控制能力两个变量,以更全面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考察时间管理倾向和自我控制能力两个变量结合起来学业倦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同时也将探究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发展情况和特点。
这将有助于拓宽和深入了解现在初中生的学业状况,关注他们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找出影响他们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心理资本对于学习倦怠的影响机制,而且也为缓解初中生学习倦怠,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过渡期提供一系列的教育建议。
一、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的概念内涵
自我控制这一概念涉及的领域众多,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也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kopp提出自我控制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
个体会主动调控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社会期许或情境需要的能力,面对外界诱惑时,个体能够依靠自制力克制自我,完成既定的原计划,最后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良性关系。
Putnam和Rothbart认为自我控制是去抑制个体内部想要执行与计划相反的行为,认为这一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自我控制可以引导其中一方取得优势。
Baumeister提出自我控制是自我的一项核心功能,也决定了人生成功的关键。
所以个体会有意识的为了满足自我价值观或者更高阶段的他人社会目标来控制自我冲动和习惯,以及抑制一些下意识的行为,从而达到掌控自我。
Duckworth综合了已有的关于自我控制的概念,提出自我控制是改变自己反应的能力,对自己的冲动欲望极力遏制,使其符合理想、价值观、社会道德标准和期望的长远目标。
谭树华和郭永玉认为自我控制是人类心灵所拥有的强有力的能力之一,是为了压抑其欲望和与社会既定规则相违背的行为。
将固有的认知行为习惯与思维模式进行改变去完成任务的一大过程。
李琼和黄希庭认为,为了实现长期利益的目标,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并抵制短期满足需求的欲望,这种行为被称为自我控制。
杨丽珠自我控制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主动控制的能力,包括抑制冲动、延迟满足,以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这种能力构成了一个综合的系统。
国内学者王红姣和卢家楣则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外部环境和内在冲突时,能够有效地调节和管理自身的情绪和行为,以达到更高的目标和价值。
尤其注重改变认知调节行为这一过程,并且将自我控制分为了三个范畴。分别为情绪自控、行为自控、思维自控。研究将沿用王红姣对自我控制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
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关研究
自我控制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大多都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自我控制的作用,比如有关学业成就的研究。
Tice和Baumeister提出有限自我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我控制包括对认知和情绪等多个方面的控制。
从消极角度来看,自我控制能力不够的个体,如果是儿童,会出现易冲动的行为,如果是成年人,会出现时间计划能力不足,出现拖延现象。
而且自我控制和许多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都相关,执行能力会大大降低,不仅会伤害自己也有可能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影响。
谭树华和郭永玉发现,具有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会拥有更强大的适应能力。
并且其人际关系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都会更高,在学习和工作方面都会表现得更好,从而拥有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烈。
王红姣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学生,研究发现其自我控制能力呈正态分布,不同年级和性别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
同时,中学生的自我控制水平呈现出一条U型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初一开始逐渐下降,在高一阶段达到最低点,接着再逐渐上升。
此外,研究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JeongEuiJun的研究指出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加剧损害青少年的自我控制,最终沉迷于病态游戏。
黎亚军和陈福美研究发现,青少年在网络上受欺负时,具有较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可以更好地调节受欺负对其偏差行为的影响。
换言之,自我控制能力越强,青少年在面对网络欺凌时越能够保持理智和行为稳定。
还有国外学者调查显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出现暴饮暴食、沉迷于社交媒体或电子游戏、购物成瘾、过度使用手机,甚者出现酗酒逃学等不良行为。
二、时间管理倾向
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内涵
时间管理倾向是指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需要完成多项任务,通过对这些任务的先后顺序和进程进行规划,再按照规划顺序执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达成目标的能力。
这种时间管理倾向具有平衡性、自发性和可变性。对于不同的个体,时间管理倾向也反映了他们对时间的认知和处理方式。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时间管理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Wessman发现,个体对时间的分配和利用程度与其行动表现和时间价值观密切相关。
因此,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关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对于了解个体的行为特征和人格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兴起对时间心理学的讨论与研究。同时,国内学者黄希庭首创时间管理倾向这一创新概念,并提出了相关理论,引起学界的关注。
随后,国内学术界开始逐渐重视时间管理这一课题,并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其中,大量研究显示,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成果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有研究表明,具有明确详细的计划并能够根据时间的优先级进行合理调整的人,其学业成绩往往更加出色,同时也能减少学习倦怠的程度。
例如,有学者发现,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够提高学业成绩,减少学习倦怠的程度。
相反,时间管理不善的学生,往往会感到更加疲惫不堪,学习倦怠程度也更高,因此其学业成绩也会受到影响。
方圆等人也得出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因此也得出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因此,良好的时间管理倾向能够促进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成果。
时间管理倾向除了会对学业情况造成影响,还会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秦启文指出,时间管理倾向差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态,甚者出现躯体化等症状。
任泽港的一项研究调查结果说明了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即时间管理倾向越高,焦虑水平越低。
此外,研究还发现时间管理倾向能够预测焦虑水平。张永红发现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会对时间管理倾向造成影响。
具体而言,内控型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时间管理倾向量化分数,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和计划,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行事。
相反,外控型学生的时间管理量化分数通常较低,难以按计划执行任务。
不同的研究还有许多,例如:王凯旋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时间管理倾向高的大学生往往具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他们更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时间。
钟惠则认为,时间管理倾向得分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换句话说,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的表现可以反映出他们对成功的追求动机,而时间效能感则可以预测他们避免失败的动机,同时,时间价值感对这两种动机都没有预测作用。
换而言之,时间管理越好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成就动机。
三、初中生心理资本对学业倦怠的影响
心理资本对学业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积极心态的状态。当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较低时,他们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学习的动力。
相反,当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时,他们更能从挫折中恢复,保持正面向上的乐观态度,对学业和生活持有积极的看法,从而对学习倦怠产生抑制作用。
心理资本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
研究中,积极心理资本各维度和学业倦怠各维度均呈负相关。因此,积极心理资本对于缓解学生学业倦怠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Ferradás等人发现,积极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可以两极互相组合成不同表现,希望和乐观两维度得分高的学生是指对实现预期目标的积极的未来预期的发展。
而自我效能和韧性两维度得分高的学生都具有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特点,乐观和韧性力两维度得分高的学生的特点是对环境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而自我效能和希望两维度得分高的学生都有很强的意志力,指的是达到特定目标所需要的动机和能量。
因此,我们可以解释积极心理资本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越低就越容易产生倦怠感,反之亦然。
积极心理资本高的学生不容易受到学业倦怠的影响,经过个别访谈和日常课程中的了解,他们一般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或成功克服某项障碍。
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目标,并计划适当的策略来实现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