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刘慧敏博士又申报成功,她申报的《解毒凉血方上调凝集素阻抑肝细胞凋亡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机制研究》获得青年基金项目。作为一名刚刚踏上科研道路的新兵,无疑让大家对这位小大夫刮目相看。一部分年轻医生因科研知识薄弱且缺乏研究基础而难以获得科研基金的支持,再加临床工作繁忙,在申报课题方面举步维艰,在科研的道路上充满迷茫。下面来看看刘慧敏的感受。
研究切入点 要从临床中找
临床工作是科学问题的源泉,作为临床医生,要想做好科学研究,脚踏实地的切入点最好。这就要求我们先做一名好医生,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临床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只要认真揣摩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在临床实践的同时,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阅读,关注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动态,能够帮助我们结合临床问题,提出和凝练为研究问题,然后才能尝试研究、探索来解决问题。
科研兴趣 要自己主动培养
绝大多数青年医师都承担着一线繁忙的临床工作,久而久之失去了对科研的兴趣,逐渐忽视了科研的重要性。可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我们的能力和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兴趣能让我们努力克服研究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和困难,为实现目标百折不挠。积极寻找发现感兴趣的科研问题并为之努力,要比被动接受更能激发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最好能自己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临床问题,而不是别人给你指定的,这样才会在研究中干劲十足。感谢我的导师王宪波教授在博士期间,不仅培养了我扎实的科研基础,更培养了我独立从事科研的兴趣和能力,给我自由发挥的空间。
优秀团队 给你成长的氛围
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医院及科室的学术氛围是医生成长的环境和土壤,对我们青年医生来说这尤其重要。
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建设基地,近些年在学科带头人王宪波教授的带领下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在这样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即使我偶尔“偷懒”也会在后面加班加点追回来。更重要的是,科研团队常常能为我们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供我们成长进步。
起步阶段 未必追求高大上
在科研的起步阶段,对于青年医师来讲,不要在乎基金大小、类型,只要有机会就要尝试去申请,因为最重要的是怎么样尽快踏上科研征程。每一次申请都是一个锻炼提高的过程,通过慢慢积累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比如,我们可以借助于院内基金起步,这样年轻医师更容易在将来的申报中获得成功。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就是凭借医院科教处组织专家对课题申报进行辅导和评审提供的宝贵意见,拿到了北京市中医局科技项目,继而获得青年基金课题,应该说医院提供的各方面助力让科研梦想照进了现实。
科研没捷径 需要坚持和付出
科研本身是很枯燥的,完成一项课题研究需要至少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期间的挫折困难、困惑不解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做了很长时间实验都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结果。当遇到挫折时,一定要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科研没有捷径,唯有执著坚持、努力付出,要相信自己,通过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就一定能战胜难关。而每次战胜困难的时候,也是我领悟科研乐趣和成就感的时候。科研是一个漫长的、充满荆棘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研究、阅读和思考。加班加点,放弃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时光是常有的事,不能付出时间潜下心来干事情是做不出成绩的。所以如果要做科研,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未来对医生的要求必然是科研、临床并举。我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不论这条道路的终点怎样,我相信科研路上的风景一定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王 燕 陈明莲整理)
文/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 刘慧敏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