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有关情况。
《规划》提出,截至2035年,深圳将全面建成“山、海、城、园”有机融合、全民共享共惠、充满活力的全域公园城市。
三年行动计划将重点建设哪些项目?深圳的公园城市建设有何不同?对标最优最好,深圳还需如何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新范式?深圳卫视《晚间报道》邀请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盛鸣进行解读。
到2035年 建成各类公园1500个以上
让市民享受更多生态福利
《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作为指导深圳公园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构建了深圳公园城市建设总体框架,确立了长远和分阶段目标。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张晋周介绍,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域公园城市体系和全境步道骨干网络,建成各类公园1350个以上,步道网络4000公里以上;到2035年建成各类公园1500个以上,步道网络5000公里以上,同时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公园品牌和高质量公园社区。
截至目前,深圳已建成各类公园1260个,各类步道3119公里,花景道路60条,花漾街区222个,公园文化季、百公里步行等活动形成品牌特色,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主任何涛介绍,未来将打造出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山海通廊、梅林山郊野径的观蝶线、大窝岭郊野径的亲子探秘线以及新洲河绿道、半山绿道等一大批精品线路。
深圳打造“一脊一带二十廊”
实现“通山达海、串园连趣”
为了让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串珠成链,深圳市政府提出了“一脊一带二十廊”的全市魅力生态骨架,形成蓝绿廊道织网的公园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一脊”是指横贯东西的城市生态游憩绿脊,将打造以山林步道为主,全长约300公里的主干游憩步道
❖“一带”是指滨水活力蓝带,将打造连通珠江口、深圳湾、深圳河、大鹏湾和大亚湾滨水海岸空间,全长约200公里的滨海骑行道
❖“二十廊”是指20余条山水生态廊道,通过河流廊道、山林廊道的网络连通,形成通山达海的游憩网络,构建高质量城市生态绿色空间。
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品质打造宜居城市。加快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和“公园城市”建设,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打造“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打造100条特色步道,新建改造公园30个、绿道330公里,新增碧道100公里;实施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梅林山公园-银湖山公园“五园连通”工程,建成西湾-前海湾等慢行连通工程,建成环西丽湖等碧道。
公园体系建设应更多
融入文旅、体育、科普等内容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盛鸣表示,《规划》结合深圳“山海城相依”、“半城半绿”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带状组团”空间形态的特点,契合深圳城市特征。
但加快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和“公园城市”建设,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等,深圳还面临一些难点。
盛鸣建议,接下来要持续提高生态空间的生态价值,例如碳汇能力、生物栖息等,包括剩余建设空间的转型跟提升,也非常重要,要将它更多地融入在文化旅游、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内涵里。
其次,现在国内大部分城市已经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大家对高质量的发展、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成为主旋律,公园城市建设正是积极响应了新时代的新需求。
盛鸣认为,对标先进城市,深圳更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联动发展,让更多更广泛的人参与进来,持续不断地推进、提升规划和实施。
主笔 / 刘美佳
主编 / 周占武 聂双双
记者 / 李健 刘美佳 焦皎 唐天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