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11月18日讯(通讯员 侯琳)今年来,常德市民政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以提高党建两个覆盖质量为导向,健全工作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培育党组织品牌,促进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发挥作用,以党建引领促进全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锤炼党性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常德市民政局严重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发挥社会组织动员力量和专业化优势,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立即响应,强化防控举措。1月底,常德市民政局下发了关于号召社会组织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倡议书,动员社会组织尤其是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主动依法有序参与防控工作。 发挥专长,引领社会组织积极作为。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抗疫特殊党日活动,以党组织活动带动会员、从业人员将更广泛的志愿服务、心理援助、公共卫生等公共资源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去:常德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和常德市清圆心身健康服务中心联合开通抗击疫情线上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帮助广大市民舒缓心理压力;市物业管理协会累计为50余家会员企业订购80000余个口罩、体温枪20个,有效缓解了全市物管企业防疫物质短缺现状;各民办医疗机构查体温、发传单、发物资,积极参与到社区抗疫一线;常德市房地产协会第一时间号召会员单位和爱心企业捐款,发动全行业捐赠累计323.1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先后共有490个社会组织及12837名党员志愿者参与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社会组织累计捐款1568.56万元,捐赠防疫物资价约1404.01万元。三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力复工复产。市民政局及时下发了倡议书和指导意见,引导全市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开展工作,贡献了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独特力量。
二、在党建工作制度规范上不断完善
制度是推动组织优势转为治理优势的“智慧力”,市民政局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认真抓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强化政治建设。将社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确保社会组织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社会组织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健全工作机制。以实现“两个覆盖”为目标,编纂和出台了《党建指导员工作手册》《常德市民政行业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管理办法》等文件资料,并通过聘请3名专职党建指导员专项开展党建指导工作,使党建工作覆盖达到了100%。
实施常态化培训。落实培训制度,每年组织民政行业社会组党组织书记及专干参加专题培训班,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覆盖到每个社会组织,把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社会组织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监督各个环节。
三、在强化工作责任落实上持续用力
常德市民政局推动党的全面领导一根钢钎插到底的要求,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切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建设。
提高“两个覆盖”质量。落实登记管理“五同时”,要求社会组织在登记时必须填写《社会组织党员情况调查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承诺书》,准确掌握社会组织党员情况,随时指导、监督、检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我们注重强化社会组织党建责任,注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整体提升,每年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
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标准化示范化建设。按照“五化”建设标准,我们通过系统培训、发放《社会组织党建指导手册》、组织参观学习以及一对一实地指导等多种方式有序指导社会组织规范设置党组织,并确保了其在班子配备、阵地配置、换届选举、发展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及党费管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规范有序;加强了痕迹化管理,每季度定期督查通报社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工作开展情况,并通过组建党建微信群及时发布活动动态,形成了党建工作“比比看”的良好氛围,严肃了党内政治生活。
四、在创新模式培育品牌中下功夫
针对社会组织人员流动大的特点,我们坚持从社会组织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积极培育党建品牌,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
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作用。常德市民政局拓展和整合了市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功能,着力打造全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指导社会组织开展“五化”建设,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和支持,帮助社会组织解决在党支部成立及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形成党建引领培育,培育助力党建的良性模式。
大力培育党建品牌。以社会组织党建“六有”建设为标准,创建了市福寿颐康园、市印刷行业交流协会、市建筑工程防水行业协会等10家党建示范点,指导社会组织开展争创“党员示范店”活动,为推动行业党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创新开展公益创投活动。今年,常德市民政局以“三社联动,全民共享”为主题,以党建为引领,举办了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 ,推动了一大批公益项目落地社区,为促进政社互动,推动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机制做出了有益尝试,把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践行到一个新的高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