蒉开波:宁波全力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区(宁波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

刑事、治安有效警情数同比下降3.0%、23.5%,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15.4%,刑事破案率同比上升5.7%、实现命案全破,火灾、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指标大幅下降,生产安全事故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5年双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12%,这是宁波市2018年交出的平安“成绩单”。

站在平安浙江建设15周年新起点上,宁波如何拉高标杆、砥砺奋进再出发,努力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日前,记者专访了宁波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平安办主任蒉开波。

蒉开波:宁波全力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区(宁波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

蒉开波说,15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点,加强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市委全会作出《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决定》,全面实施“1 X”政策体系,建立了全域防护严治、全力协防共治、全面预防细治和全民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省平安市创建“十三连冠”,成功捧回省“平安金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目前,宁波正处在建设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的关键时期,宁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委平安建设总体要求,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总结梳理近年来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推动完善覆盖市域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使宁波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示范区。

谈到如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蒉开波说,宁波将从五个方面加以推进:

推进融合化的党建引领。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条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区域化党建模式,实现社区大党委全覆盖,党建100%覆盖网格;以党建引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健全居民会议、社区听证、民主恳谈、“村民说事”等协商议事机制。

完善精细化的全科网格。进一步理顺网格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重点推进网格队伍专职化,逐步统一身份标识、持证上岗,实现规范化管理;强化网格化管理工作保障,推动落实“费随事转、以奖代补”,不断提高网格员的实战能力和水平。

打造智能化的信息支撑。深化基层治理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深入进行数据有效性比对;加强海量信息智能化运用,与“雪亮工程”等视频监控系统对接,加强人脸识别、车脸识别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实战需要开展情报收集;探索社会风险智能化排查管控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矛盾调解机制。进一步做实市诉讼(调解)服务中心,加强经费保障,推动法官调解团队和社会调解组织常态进驻中心、有计划开展诉前诉中调解,确保2019年法官调解团队收案调撤率达到30%以上;抓好“基层治理四平台”提升工程,大力整合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12345热线、“智慧城市”及相关指挥平台,建立“3 X”综合指挥体系,强化力量资源统筹;加强乡镇(街道)“四平台一中心”建设,推动重心下移、保障下倾、力量下沉,到2019年底,所有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综治中心示范化建成率达到10%;全面推广“一体化、模块化、权威化、社会化”的县域矛盾多元化解“镇海模式”,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各级各类平台建设,形成网上网下结合的“大调解”机制;大力推广以“老潘工作室”为代表的“警调衔接”机制,完善专业调解体系,打造矛盾调解的宁波样板。

完善系统化的保障机制。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提高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加快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相关制度、规范和标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领域人力资源的重心向一线和重点难点倾斜;全面落实社会治理领域专项预算经费和机动经费保障,确保社会治理工作的经费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递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