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项目是慈善组织践行宗旨、募集款物、开展慈善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具有较大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的“大而强”项目,还是专注某一领域、不断精耕细作的“小而美”项目,都应做到制度健全、管理完善、运作规范,以及有一批懂法规、懂管理、懂业务的项目管理人员。但由于职业化、专业化人才不足,慈善组织在项目管理的规范性方面还有待提高,有的项目立项不严谨,有的项目流程不清晰,有的项目监管不到位,对项目执行及效果带来了影响。由此可见,慈善项目的规范性是慈善组织发展之基、成功之锚、立命之本。
慈善项目寄托着捐赠人的爱心,是慈善组织价值的体现。做好一个慈善项目,首先要“从心”,遵守慈善组织的初心,尊重捐赠人的爱心;但不能“逾矩”,必须严守法律法规、遵守组织章程、尊重公序良俗。
评价慈善项目的规范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看公益性,这是慈善项目的“纲”。缺少公益性,慈善项目就没有立足点,成为无本之木。
一是要符合慈善组织宗旨和业务范围。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有的组织出于“情怀”,认为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就可以做;有的组织出于筹款目的,对捐赠人的要求一概听从,不严格对照章程,开展了业务范围以外的活动。这两种行为都会造成公益性缺失,引发社会负面舆情。
二是要厘清和捐赠人的关系。《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中明确:“基金会接受捐赠应当确保公益性。附加对捐赠人构成利益回报条件的赠与和不符合公益性目的的赠与,不应确认为公益捐赠,不得开具捐赠票据。”慈善组织开展慈善项目,应做好捐赠人的尽职调查,谨慎签订捐赠协议,规范开展慈善项目,避免被商业目的裹挟。例如,不要在捐赠协议中签订宣传企业品牌、产品等任何涉及利益回报的条款;不要通过媒体或自媒体等直接宣传、促销企业产品;不要资助与捐赠企业存在关联关系的受益人等等。
三是要公平、公开、公正地选择受益人和执行方。《若干规定》中明确:“基金会选定公益项目执行方、受益人,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基金会不得资助以营利为目的开展的活动。”慈善组织资金有限,难以做到全覆盖、无差别,应根据实际社会需求,制定准确、细致、合理的受益人选择标准并书面告知受益人,让受益人申请时清晰明了、有据可依;要有严谨的选择程序,在符合标准的受益人数量超过预期时,通过专业、合理的评审程序,确定最终资助人,同时向社会公示,避免“救谁不救谁”的争议,确保最该资助的人得到救助。
其次看完整性,这是慈善项目的“目”。慈善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慈善组织应当合理设计慈善项目,优化实施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慈善财产使用效益。”《若干规定》中明确:“基金会应当对公益捐赠的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受赠款物及时足额拨付和使用。”全过程管理是立项、实施、监督、总结等彼此呼应、环环相扣的闭环,也是一个不断改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是立项要有论证、有程序。立项是慈善项目的出发点和根本保证,一般包括项目的必要性分析(是否有明确的社会需求)、可行性论证(是否有足够的执行能力)、实施计划、预算安排、风险梳理、工作保障以及审批流程等内容。慈善组织应当重视立项,不要“跟着感觉走”“跟着捐赠走”,避免在项目实施后出现需求不匹配、能力跟不上、责任不明确、资金不足或过剩等问题。
二是实施要有方案、有落实。立项完成后,慈善组织应制订实施方案,做到目标可量化、过程能落地、分工要明确、预算要合理、结果可衡量。慈善资金从捐赠人到受益人,往往有多个中间环节,过程链条较长,涉及人员较多,这就需要所有相关方统一目标、统一流程、统一行动,方案越细致,执行越有力。一些优秀的慈善组织还会制定专门的项目手册,组织业务培训,让慈善组织人员、执行机构人员、志愿者等相关方知晓目标、责任、做法、服务标准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是监督要有措施、有留痕。慈善财产是社会公共财产,慈善组织必须依法进行监督。首先要有监督机制,在项目相关制度中明确监督要求,在项目方案中明确监督措施;其次要有监督手段,比如要求项目人员回访执行方、受益人,要求执行方提供阶段性报告,抽查项目执行情况,定期检查项目进展等;最后要做到留痕,所有监督过程,如电话记录、微信截图、总结报告、出差报告等,都要妥善归档保存。有的慈善组织建立了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所有项目监管信息及时更新,一目了然。
四是总结要有成绩、有反思。总结是项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改进、提升项目的关键节点。一个完整的总结不仅要有成绩的展现,还要有经验的提炼,最重要的是找出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如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流程是否有优化的空间,预算安排是否合理,执行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受益人情况是否还可以继续改善等。只有通过总结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进入新的立项,从而不断循环、螺旋上升。慈善项目的总结既要对捐赠人负责,用翔实的数据、动人的案例、准确的分析告知捐赠人款物、服务的实际效果;更要对慈善组织自身负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项目质量。
规范运作慈善项目,要打造一个掌握相关法律法规、通晓项目运行逻辑、有效有序实施项目的专业化、职业化团队;要建立一个要素齐全、流程清晰、职责明确的项目管理制度;要开发一套符合制度、简洁明了、操作性强的管理工具,如立项书、项目方案、监督记录、结项报告模板等,做到依法依规、纲举目张,才能让慈善组织行稳致远,健康发展。
(文章原标题:《从心而不逾矩 秉纲而目自张——浅谈慈善项目的规范性》,作者系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
作者:张晓青
来源:《中国社会报》10月18日,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责编:张世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