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把社会救助做成解忧纾困的暖心工程(救助帮扶暖我心)

“付涵涵(化名)最近学习状态挺好,跟同学相处也很融洽,我们平时会多关注,有情况随时跟你们联系。”每周,湖北省枝江市民政局工作人员都会向老师了解付涵涵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

今年13岁的付涵涵,家住枝江市马家店街道七口堰社区。今年年初,社区网格员肖丹云了解到付涵涵的父母相继离世,先后两次向马家店街道民政办为付涵涵申请急难型临时救助金共9320元,并将他纳入孤儿救助,明确其法定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和义务。

“除固定保障外,社区还将付涵涵纳入关心关爱对象,每月进行走访慰问。我们会定期与学校和心理咨询师对接,持续为他提供生活、学习等帮助,尽力为他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肖丹云说。

对付涵涵的关爱是枝江市民政局“党建 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枝江市实行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协调联动,共同解决救助工作在基层“怎么发现困难群众”“如何帮扶困难群众”“怎样让困难群众更满意”等问题,通过“党建 社会救助”实践,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发现,精准救助,让更多困难群众应救尽救。

“‘党建 社会救助’的核心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建引领集成救助业务工作,做实做强主动发现机制,帮助困难群体,实现政策找人。我们对党员、志愿者开展专业化增能培训,除日常走访外,叠加进行救助线索摸排、救助政策宣讲,夯实打牢救助工作基础。”枝江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邬光明介绍,截至目前,枝江市已建立村级社会救助服务站(点)202个,培养社会救助“全岗精通”干部452名,做到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及时响应救助诉求。

着眼于点,示范引导;立足于面,深化拓展。近年来,枝江市将党的组织优势、基层动员力量与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对接,整合调动社会资源,以解决个案为起点,按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的要求,一事一议,把基本生活救助、急难救助和专项救助融合起来,真正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通过“一网通办”,探索一周办结,提高救助审批时效,实现民生救助直达;通过推行告知承诺制、零资料申请、流程再造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关心关爱独居老人、孤儿、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加密探访频次,开展帮办代办服务;通过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对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加强巡视探访和数据分析,主动发现,主动纳入,及时给予帮扶和救助,最终总结集成“党建 社会救助”枝江品牌,真正把社会救助做成解忧纾困的暖心工程。

来源:中国社会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