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小区“由乱到治”精细化治理中有着怎样的“锦囊妙计”?(如何完善小区治理)

居民小区“由乱到治”精细化治理中有着怎样的“锦囊妙计”?(如何完善小区治理)

6月中旬,大丰街道三元社区悉尼湾小区,业委会换届工作正进入尾声,新一届以新办法选出的业委会即将公布。“来之不易啊!”4月以来,成立筹备工作组、召开业主大会、张贴公告……一切都合法合规、有条不紊地推进,但在大丰街道三元社区居委会书记郭家富刚接手悉尼湾小区的纠纷调解工作时,眼前可不是这般景象。

“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是在争吵声中度过的。”——长期以来,该小区业委会、业主与物业三方围绕小区收益分配等问题存在较大争议,郭家富坦言,社区“由乱到治”,离不开精细化的治理。

物业与业主以及业委会之间的纠纷,是现代小区的典型矛盾之一。随着社会多元化程度不断加深,社区居民的需求呈现出了差异化、个性化、复杂化的特点,不同的诉求造成了不同的矛盾。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社区管理者们就这样在一次次“解题”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社区精细化治理路径。

精细化治理“精”在哪?精细化的模式又为基层治理带来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看看管理者们如何用“绣花功夫”织出一幅幅小区安居图。

党建引领“精细”支部进小区党员进楼栋

要解决纠纷,摸清纠纷的根源是第一步。大丰街道介入悉尼湾的矛盾调解工作后,迅速成立了问题调查工作组,进行业主需求问卷调查,很快厘清了矛盾的根源以及各方的诉求——业委会指出小区物业公司长期未对收益情况进行公示,也不愿意将收益转交给业委会,侵犯了业主利益;物业公司则表示小区公共收益均已用于补充公共区域设施设备的维修。

“除了业委会与物业在公共区域收益上的争议外,因为小区前两届业委会都出现了私自选定物业、以及其他违规操作等行为,小区居民对业委会已经极其不信任。”,三元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另外,小区物业也存在服务意识不足、自我定位有偏差等问题。”

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健全纠纷调解机制,把握正确方向,重新凝聚人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建的引领。为此,工作组在小区内利用公用房建起了党群活动中心,为小区党组织提供工作阵地,还成立了以小区党组织为核心,由小区业委会、物业、居民小组长、网格员、第三方组织等各方参与的“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发挥传达政策、商议小区治理事务、协调关系、处置各种矛盾、研究重大事项等作用。

“以前悉尼湾在选出业委会委员时,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出现了严重违规行为。”三元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我们就对业委会的换届工作进行了一些指导,建议业委会委员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党员。”

实际上,“党组织 小区”的治理工作模式在我区并不是首创,早在2018年,我区就以大丰街道崇义社区红湖公园城小区为试验田,开始了党建引领城市小区治理的探索。仅半年时间,通过精细化的治理,红湖公园城就从一个问题小区变成了一个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人心相通的和谐小区。

此后,“红湖经验”迅速在全区开枝散叶。在成都市最大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小区锦丰新城,通过组建“党员流动工作站”、设立党员楼栋长、推行楼栋党小组 物业 社区党支部 街道党建指导员“四位一体”的党建模式等一系列举措,打破了小区“热点多、燃点低”的治理困境。

“我们小区人员结构复杂,居民的诉求多元,通过开展党建工作,小区居民逐渐有了‘有问题找党员’的意识。”锦丰社区党总支书记雍燕告诉记者,目前,锦丰新城的信访投诉件已经由月均45件下降为11件。

模式创新“精致”机制藏巧思路径具慧心

2021年2月,桂湖街道香城丽园小区“信托制物业管理”完成比选,在全区首次试水“信托制”物业。

其实,反观各个城市在居民小区开展治理时,悉尼湾小区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个例。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立场代表了不同诉求,如果只是单纯的协商调解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寻找创新的解决方式。

香城丽园小区的“信托制”物业试点就是这样的模式创新。据了解,信托制物业与传统物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固定物业收益比例,并将财务公开、人事公开、日常事务公开,通过开放式预算,让“花多少钱、钱怎么花的”问题清清楚楚。“我们用小区资源挣的钱越多,小区的业主们享受的服务就越好,我们的佣金也就越多,信托制的物业管理方式让我们获得了多赢的效果。”香城丽园信托制物业服务公司——成都益民源居民服务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香城丽园试点信托制物业后,这个模式在全区遍地开花——通过制度重构、机制创新,社区与物业形成了开放互惠的“信义关系”,增强了小区内部良性循环,实现了业主利益和小区公共利益最大化。

除了“信托制物业”,在我区,还有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社区治理创新——组建“丰行侠”队伍,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充当“移动探头”,增强了小群体对大社会的带动力;吸引农民将闲置庭院等资产量化入股,由村集体经济统一管理运营的“共享庭院”,既增加了村民集体收入,又美化了人居环境;由菜农自主定价、买主自助选购、小区自行管理的“无人菜摊”,在社区建立了诚信守约的公共契约精神与自律意识……“小而精”的治理方式创新,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服务延伸“精准”为差异化需求量体裁衣

上午,带领舞蹈协会的会员们练舞;下午,在合唱团参加排练,有空还会参加各类比赛——家住西南石油大学社区的蒲阿姨没想到,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会如此“繁忙”。作为舞蹈协会的会长,54岁的蒲阿姨还保持者年轻时挺拔的身姿,在她的带领下,舞蹈协会的二十几名会员会定期在小区的排练室练舞,还会时常举办一些文艺活动。

她所在的舞蹈协会,是西南石油大学高校社区培育的20支自组织队伍之一。据了解,西南石油大学社区是省内唯一一个学校与社区高度融合的社区,社区居民大多为学校的离退休职工及家属。“因为我们的居民年龄层次比较大,大多都是老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需求是很高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社区延伸服务触角,多元化为民服务。从2017年起,这个高校社区就发起成立自组织并推进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孵化培育了包括诗书画协会、舞蹈协会、合唱协会、旗袍文化协会、织物园协会、志愿者协会、教育协会等在内的自组织队伍20支。

织物室、书画社、侨之家……走进西南石油大学社区,一眼就能看到分布在小区一楼的各种社团组织,“活动场地我们都是利用了以往闲置的架空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些自组织由社区发展治理保障专项资金中拨付活动经费并予以管理。因为经费有限,社区还根据各个自组织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自我造血”。

书画社社长赵一民是西南石油大学艺术院特聘书法教授,在社区书画社,他每周三都会免费为书法协会的会员授课。同时,利用书画社的场地,一些慕名而来的小学员们也会在这里进行有偿的学习,赵一民会拿出学费的一部分作为书画社的资金,购买一些笔墨纸砚,还会定期举行一些活动。

有了类似循环造血的能力,这些自组织就有了活力,也激发了社区治理的新动力。为支持学校扶贫工作,织物园协会为凉山州金阳县天地坝镇新寨子村送去了帽子围巾,还为我区敬老院老人、环卫工人、成都SOS儿童村等奉献爱心。

在锦丰新城,针对群众诉求集中的医疗服务、应急交通、政务办理等,大丰街道为小区开通了应急医疗救治咨询窗口、政务服务代办窗口、“滴滴”应急服务窗口等,“目前我们正在和‘丰行侠’联合,针对我们小区300多名高龄独居老人反应最突出的助餐问题,开设‘锦丰号’送餐车,”锦丰社区居委会主任雍燕告诉记者,“除了送餐上门,‘丰行侠’们还可以及时向社区报告这些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避免发生意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