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修武县率先将党建美学理念引入基层党建,按照去衙门化、去官僚化、去刻板化的要求,将全县187个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新时代党建综合体,从而带动形成了党建美、城建美、乡村美、民宿美等一个个美学元素百花齐放的全域美格局。
党建美学平时说得不多,看似高深奥妙,其实不然,党建美学体现在党建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查阅资料后,相对完整阐述党建美学的概念,应该是修武县官网上的一段话:“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美学理念,运用艺术设计,将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历史文化、时代精神等美好事物,通过外在内在、物质精神等多维渠道,融入基层党组织的活动阵地、组织生活、行为规范和制度保障,使党员群众身处党建文化的空间艺术中,感受到共产主义信仰崇高的感召力,并借此审美体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对党的忠诚。”
这段话直白地讲,其实就是说:时代在进步,老百姓的眼界和审美也在提高,再用“土得掉渣”的形式去抓党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的反作用。
何为“美”?从狭义来看,党建美学更多聚焦在外部表现形式。从广义来说,党建美学其实是一个大概念,要放到党建总体格局中去思考和谋划,体现“四重之美”。
一、格调之美
党建的本色当然是红色,但具体表现形式,未必“一片红”就是美,也未必“满铺”就是全。从风格来看,越来越偏向简约、大气、清爽,并同当地特色相结合,有的中式古朴,有的科技感强等等;从硬件来看,可替换、艺术性、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从要素来看,党建标志性装饰也不再局限于红日、红旗、红花、绸缎、天安门、华表和人民大会堂等;从材质来看,越来越多运用灯光、金属、玻璃等现代装修形式。总而言之,要看着舒服、清新、和谐,让党建的深邃与艺术的张力紧密融合,刚柔并济、深入浅出。
二、平衡之美
有时候容易出现一个误区,党建就是思想政治、组织建设、党员管理等内容,于是在做展馆、建阵地、搞活动的时候,为了追求“党味”,铺天盖地都是红色,满满当当都是党务,这就相对狭隘了。应该从大党建格局去谋划设计,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文化科技、文明风采、群团统战等等,这些都是党领导的事业取得的成就,这些都是党建。因此,在内容上兼顾,在篇章上连贯,在篇幅上均衡,才能体现党建的“大集成”,让人感受到平衡和谐之美,兼收并蓄之美。
三、大众之美
党建美学,也应该走群众路线。既要有“金色音乐厅”,也要有“广场舞”,既要庄严肃穆,也要“人间烟火”。再漂亮的党建阵地,群众进不去,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再创新的党建载体,群众看不懂,也是“空中楼阁”。现在有一些党建工作,缺乏对群众参与度的思考设计,往往观赏性强但功能性不强,说教味重但互动性不够,最后群众敬而远之。可以说,没有群众的参与,没有大众的点赞,就失去了美的意义。我们要用美来感召和培育群众,就要用群众能够接受的美来引导和孕育,切不可掉入孤芳自赏的怪圈。
四、融合之美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建工作要从大局的高度、历史的维度、时代的角度去推进,党建美学也必须融入到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党建美学是整体美、联动美,而不是局部美、个体美。除了硬件阵地外,谋划布局的层次感、形式载体的时代感、党群联系的互动感、服务对象的幸福感、党务干部的获得感,都要有“美”的味道在其中,让党建工作浸润心灵,让党务干部乐在其中,让广大群众津津乐道,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整体格局。
总而言之,普及党建美学非常必要,甚至可以把它纳入基层党建的基本标准体系进行教育和推广,让党建美学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