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个人实战经验)分享(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怎么做)

在过去两年(品牌方及独立创业),面了策略岗100 人,职位包含总监、经理、主管甚至实习生,工作年限为0到10 年。

如果说选择大于努力(在很多时候),那么每一次跳槽都是一次关键性决策。

接下来,我将基于自己过往的面试经验,向大家分享从面试官的角度,策略人面试的一些思路,希望对大家有用。

简历

1. 一页简版(三大核心要点)

一是「教育背景」:学历水平、毕业院校以及所学专业。

目的在于看候选人过往的理论积累,大多数公司对院校及专业有特定要求。

基于面试及身边很多朋友的例子,发觉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受到大学所学专业的影响,算是带有一定DNA或者是底色吧。细心发现的话,这样的底色决定了他们做决策的方方面面。

二是「过往公司」:在什么公司,担任什么职位,这个岗位的职责,做过的项目。

从这里基本可以了解到候选人在职场接受什么样的方法论/思维洗礼。所在公司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事及思维风格。

重塑一个人的思维很难,所以很多企业都会找到与之契合的公司。

三是「个人定位」:一句话总结自己的优势,以及几个核心关键词。

如果说一和二强调的是陈述性结论,那么三则是主客观的结合。只有认清自己的优势,才有可能在工作中发挥优势。

之前hr给到我一页简历,在学历以及过往公司不够亮眼的情况下,我会去看对方是如何总结自己的。也许会因为一句话或几个关键词,而进行下一步的沟通。

忌讳的:精简精简再精简,不要太复杂,把基本信息补充即可。一页简历的逻辑在于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候选人的核心信息。

*若内容实在太多,建议也不要超过2页。

2. 作品集(两个要点)

一是案例成果。

包含背景、目标、解决方案、效果。

你做过什么案例,这个案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达成某个目标,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效果最好用数据说话。当然,也不排除部分项目难以用数据衡量。

案例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其做得不足之处。如果还能复盘不足之处以及改进之法,这样的策略人会比较受人青睐。

忌讳的:有时候面试官会通过询问项目的关键性或者是某个细节层面的问题,以此来评判这个案例是否为虚报。当然,有些人在表达上可能有所欠缺,这就建议在面试前先把框架梳理清楚,多预演几遍。

二是你的角色。

对于团队类型项目,需要说明你承担的角色是什么。从品牌营销的角度,很少有单独一个人完成的项目,这个时候你需要说明你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承担了什么角色,发挥了什么作用。

当然,如果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在所在公司完成让自己满意的项目,那么你也可以“自制作品”。方法总比问题多,关键是要弄清楚作品集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展示你的能力。做策略,你可以针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做文案,你可以设定一个议题,进行特定风格的文案输出。

忌讳的:如果连自己做过的项目都说不清楚,一种可能是这个项目并非自己操刀或担任的是极其边缘的角色。另外一种可能是思维不清晰或者不上心。不要独揽功劳,通过压低同事的方式来抬高自己。毕竟圈子很小,想了解实情的话也很容易。

面试

1. 自我介绍

问: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这是个常规的问题了,问题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面试官想从这个回答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如果从策略岗的维度,主要是看候选人是否言简意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

然后会问离职、入职原因,从这里可以看出对方是如何取舍。当然,战略的本质就是取舍。如果跳槽比较频繁,可重点说出原因,而这个原因是基于自己的职业考量。最怕的不是跳槽频繁,而是频繁跳槽但却因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事离开。

忌讳的:如果连自己都介绍不好,那就很难兜售产品以及传播品牌。

2. 对岗位(策略)的认知

问:你怎么看待策略岗?

不论是什么岗位,首先是对这个岗位本身有较深的认知。这个岗位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它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在组织内部是如何与其他岗位进行协同的。

我们希望招到的人对自己所在岗位是有思考的,而并非随波逐流。近两年受行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朋友跳槽的频率较高,虽然稳定性是一个很看重的指标,但我们更看重对方的思考。

忌讳的:在想要做什么之前,先要了解这个“什么”。若将其比作射箭,那么在开始之前首先要知道靶心所在,不然也是无头苍蝇乱撞。

3. 对行业的理解

问:你是如何看待xx行业?

好的策略一定深耕行业,策略的输出定然会落到具体的行业。

有几个维度可作为参考,从时间的逻辑,这个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何?从品类/消费者的角度,这个行业的品类图谱如何?从行业本质的角度,这个行业核心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对这个行业的产品有足够了解,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各家争夺的是什么,消费者考虑的是什么?

忌讳的: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现象,二是思考,前者是陈述后者是输出。我们希望策略岗的朋友对行业有更深一步的思考,而非一味列举现象。同时,也比较忌讳傲慢之心,对于不熟悉的行业抱着“想当然”的思路而妄下评判,以为通过表面上的共性就可解决个性问题。

4. 对职业的规划

问:在未来的1、3、5年,你分别希望自己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也会分阶段从短期/长期的维度制定企业的目标,然后基于这样的目标而制定战略规划。

个人也一样,在选择做什么时首先要看自己达成的目标如何。在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不一,即有主次矛盾之分,所以解决方案也不同。

从企业的维度,看候选人短期及长期的目标,也是看企业是否能匹配到其发展,以此来判定企业能陪其走到哪一程。

忌讳的:如果一个人说自己什么都行,那基本是个万金油。当然也存在天赋极高的人,但99.9%的人都是普通人。

5. 对自我的认知

问:你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自我认知和品牌认知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找到长处是“聚焦”,发现短处是“人贵有自知之明”,重要的是在于如何扬长避短。

忌讳的:优势是相对的,所以需要聚焦,如果都是优势那就没有优势。时刻清晰且敢于说出自己的劣势,是心存敬畏之心。很喜欢《猫的摇篮》里面的一句话,“成熟,以我的理解,”他告诉我,“在于知道你的局限在什么地方。”

6. 结尾的话

问: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这个问题我偶尔会问,目的在于希望对方主动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根据这个问题寻到对方的思路。

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到对方关心的点,有人关心薪资,有人关心加班,有人关心成长,有人关心平台,有人担心成为螺丝钉。当然,这些都没错,但从对方最后提出的问题可以观察他看重的点。

忌讳的:面试的话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和很多朋友的沟通呢,问出这个问题一般是希望对方再抛出一些问题。当然,可能面试官也只是象征性问问,客套下罢了。

关于让你做题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对你满意,但可能你要的薪资较高,需要用你的作品找到一个说法。

二是对你不太满意,但觉得你有潜力,愿意给这个机会。

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某些龌龊的公司/面试官会剽窃你的作品,所以你需要斟酌。

我也让几个候选人做过题,主要是基于一和二。我特意强调展示思路即可,无需呈现过多。面试本身是一件很累的时候,无需加重候选人的负担。

忌讳的:当对方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基于可能被剽窃的风险你会有所顾虑,这个是能理解的。但不要一棍子打死,而需根据你所面的岗位、职位,以及在面试过程中对面试官的一些了解。

*面试的成功与否涉及的因素太多,并且每家公司、每个面试官评价的标准不一,这里提出的是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总结:

跳槽需谨慎,建议从长期主义的维度去下决策。所谓战略是从未来看现在,那么职场也是如此,从未来的规划决定现在的选择。选定好了方向就不用纠结,笃定是一种能力。

关于如何避坑的话,建议多方打听这家公司,这个部门,这个leader。如果有之前从这家公司/部门离开的人。但也不能偏听偏信,可作为你的参考。

最后预祝大家在面试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乘风破浪拾级而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