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维慧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三农”的问题。中央一号文件自2004年以来都是以“三农”作为核心主体,凸显了“三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就摆上农村财政工作的重要日程,要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对提高农村财政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可以保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投向“三农”,推动“三农”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路径设计与机制构建,以期为我国的“三农”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前言
涉农资金是指中央、省、市、县安排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专项资金,具体是指各级政府在预算中留出一部分专门投向农村的资金,财政涉农资金涵盖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很多方面,从农村基建综合开发到农村的各种社会补贴以及其他方面,涉农资金渗透了农村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管理使用好财政涉农资金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一般是县级政府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由本级财政、扶贫等相关单位成立专业小组,对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分配、管理等进行负责。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涉农资金在扶贫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对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大环境下,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就必须要提上日程,并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的实际情况将财政涉农资金进行个性化以及专业化的管理。
一、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管理现状
现阶段,中央结合农村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不断的优化供给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涉农资金的积聚效应,为我国农村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做出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撑作用。在全国农村地区不断深化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进程中,有一些地区总结了很好的经验和办法,为财政涉农资金的高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财政涉农资金的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对于山东省来说,财政厅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涉农资金综合绩效评价方法,将绩效的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与涉农资金的分配进行挂钩,目的就是全面的提升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水平,在实施预算绩效的大环境下,山东的农村地区正在不断的推进相关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以及分配工作,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二)存在问题
第一,绩效管理路径不够健全。党的十九大指出了我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方向,但是在具体的财政涉农资金方面,绩效管理的路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方面。在财政资金的运行监控过程中,对于事前绩效评估做的还不够到位,具体表现为有部分申请立项的资金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有效性,说明事前绩效评估做的不够充分,这就造成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远远达不到目标,形成资金浪费等现象。此外,在有些地区,有些资金没有可以作用的地方,再加上资金管理的约束,不能轻易的将资金的使用用途改变,这就导致的资金利用率不够高,形成资金闲置等现象。
第二,绩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自从国务院开展一系列的改革试点以来,我国的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正在不断的改革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涉农资金的绩效管理机制还是不够完善,没能将其功能真正落实到位。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相关管理部门没能真正建立起绩效管理联动机制,协调配合还不到位;二是相关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还不完善、不系统;三是对于财政资金的整合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够重视,在涉农资金改革的背景下,对于资金的综合利用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度。此外,相关的管理部门对于绩效管理的主体是谁,应该如何做好资金的分配工作,这些工作的责任还没有进行具体的划分。
第三,绩效评价缺乏相关的科学指引。主要表现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比较单一,不能综合考量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绩效[4],此外,指标的体系针对性不够强,在很多的农村地区虽然比较重视资金的使用效果,但是没有体现出“三农”工作的具体价值。对于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说,需要更加重视对资金的使用以及资金效益的发挥,信息要公开透明,这样才能让公众能够一目了然的观察到资金的使用和具体投向。
二、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路径设计与机制构建
(一)路径设计
在财政涉农资金的绩效管理中需要重视的一点就是要遵循绩效管理的总路径,明确绩效管理目标并做好事前的绩效评估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强化绩效运行监控的作用,在工作完成之后要开展相应的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的有效依据,将绩效与资金整合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有机结合。路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明确做好事前绩效评价,提升优化资源配置工作。需要明确好绩效目标开展之前的绩效评估,要做到事先评估好项目之后,再开展相关工作。各项资金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提前进行审核分析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分配目标之后,再下达任务,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将各个方面的预算绩效目标进行上报,这些指标都需要结合不同资金的投向进行合理设定,尤其是有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资金,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置满意度和具体指标。在设置绩效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的实际规划,按照常规的流程进行办理。此外,对于新出台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从设立到资金投入、项目目标、项目方案以及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的评估结果需要作为预算申请的主要条件,这就是实现涉农资金科学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
第二、持续强化绩效运行监控,有效开展事中监督工作。财政涉农资金能否进行正确的使用需要按照最初设定的目标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也是绩效运行监控考察的重点内容。资金的使用者以及主管单位需要将绩效目标和政策进行绩效跟踪,需要不断的督促项目单位做好资金的分配使用工作。事中监督是确保绩效目标可以正确实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政府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工作都有监督的权利。
第三,不断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工作。在做好绩效评价工作之后还需要做好事后监督问责工作。在一个项目运行结束或者是年终的时候,财政涉农资金使用单位需要及时的开展绩效自评和绩效评价工作,并做好事后的监督问责。对于之前的绩效评价结果要对今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工作之间的有效衔接,这对于涉农政策效果的提升来说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二)机制构建
对于财政涉农资金的整合和绩效评价管理过程中,做好机制构建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机制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协调好各个方面,要明确好分配权限,从主要源头上控制财政涉农资金的规模,有效提升涉农资金的绩效管理水平。根据相关调查了解,现阶段山东地区对涉农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做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第一,构建有效的涉农资金规划机制。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坚持住问题导向以及目标导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编制好当地农村地区的涉农资金规划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和国家政略规划的对接。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明确项目的重要性,对一些比较紧急的项目要优先保证资金的供给,对于中长期的项目需要合理的安排资金,要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各地农村地区的规划需要由当地的市县委牵头进行,各资金使用部门申报,将涉农资金使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出现乱使用、乱安排的现象,有效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
第二,明确资金的分配以及统筹好整合机制。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资金的分配以及统筹好整合机制,确定好资金的分配权限,需要由当地的财政部门和市县委农工委等部门进行共同讨论,财政部门需要负责资金的具体下发工作,体现涉农资金的管理工作的规划性。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不断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涉农资金的具体使用过程中,结合实际的规划,主动承担主体责任,真正的做到“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涉农资金投入新格局。农村地区的下级领导人员需要及时的落实好上级所指派的各种任务,将财政涉农资金做到及时分配,合理安排资金的支出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体质机制还不够完善,这是不利于推动全面实施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地区的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绩效评价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涉农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
作者:公维慧 山东省沂水县财政局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1(0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