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西游记对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意义(用项目管理解析西游记)

西游记取经是不是一个项目?对于这个问题要想给出严谨的回答,那我们先来看一看项目的定义。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在其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中为项目所做的定义: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百度百科中对项目的定义如下:项目是人们通过努力,运用新的方法,将人力的、材料的和财务的资源组织起来,在给定的费用和时间约束规范内,完成一项独立的、一次性的工作任务,以期达到由数量和质量指标所限定的目标。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西游记就是为求取大乘佛法真经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同时,也是唐僧师徒五人通过努力,将人力、财务资源组织起来,在给定的费用和时间约束规范内,完成一项独立的、一次性的工作任务。由此可以看出,西游记是一个项目,而且还是一个国际项目;西游记,就是唐僧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西行,通过我国新疆进入古印度求取真经的故事,所以说,西游记还是发生在“一带一路”上的国际项目。所以说,我们现在重读西游记,重新以项目管理的视角来分析解读西游记,对我们现在做好“一带一路”上的国际项目都很有现实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西游记这个项目怎么来的?或者说西游记是如何立的项?一个项目结果的好坏往往在立项时就决定了,如果研究不同项目阶段对项目成本或造价的影响大小,大量项目实践案例表明,项目可研立项阶段对项目的成本或造价影响最大,设计阶段次之,至于到了实施阶段,则影响相对就不大了。所以,项目的可研立项我们要给予特别的重视。西游记的立项说起来有点复杂,如果仔细读西游记原著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项目的发起者是如来佛祖。关于该情节,原著是这样描写的:

一日,佛祖在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得严。但见那天龙同绕,花雨缤纷。正是:“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如来讲罢,对众言回:“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哪三藏真经?”如来回:“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由此可见,如来才是这西游记取经项目的真正发起人。

这里面我们插入一段佛教故事: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jiashe)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公元527年,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建立禅宗,倡导“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方法,达摩也成为了中国禅宗初祖。

至于唐王李世民要派遣唐僧去西天取经则另有一番因缘,原著中大概这样说的。唐王一日被无常带到幽冥地府,在幽冥地府见到了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等诸多冤魂索命。唐王还阳后,聚集多官,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这时观世音菩萨幻化的一位大和尚听了经文后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唐王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这时旁边闪过玄奘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再补充说明一下,佛教自汉明帝时期白马驮经传入中国,主要以小乘佛教为主,小乘佛教注重度己自度,而大乘佛教方可度人,唐僧当时主修的应该是小乘佛教,而唐王开水陆法会的目的是超度那些冤魂孤鬼,显然难以达成这一目标,所以,唐僧也想求取大乘佛法,进而实现自己普度众生的终极关怀,而这也正是唐王所需要的。

于是,唐王、玄奘、观音菩萨三者一拍即合,因为这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取经这个项目得到唐王的全力支持。唐王出资购买袈裟和锡杖,当然由于观音菩萨没有收费最终也没有支付。并且唐王还资助玄奘去西天取经,成为该项目的雇主,而唐僧自然也就成为了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这样一来,该项目的主要干系人,项目发起者(如来佛祖)、项目雇主(唐王李世民)和项目承包商(项目经理唐僧)都有了。另外,其他的项目干系人也不难看出,如:项目产品的使用者(唐朝僧众)、项目成员(孙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马)以及社会公众等等。由此可见,该项目对佛祖和唐王乃至整个唐朝社会都意义重大,值得立项!同时,该项目在经济上有唐王的大力资助;在技术上,除了后面要收的孙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个徒弟,还有佛祖、菩萨以及天兵天将的相助,技术也是可行的。所以,该项目可研是符合重大项目的立项要求的,立项是经得起推敲的,各方面条件都是过硬的,注定会成功的!

上面我们从立项角度分析了西游记取经项目,接下来我们再从项目计划和实施过程来分析一下。作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唐僧在取经之前有没有做过详细的项目计划?我们说,唐僧肯定是做了项目计划的,从原著中我们也可以读到:唐僧临行前辞别唐王,唐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从唐僧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僧其实是经过周密的项目计划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简单算笔账就清楚了,取经路途有多远,菩萨讲的很清楚,西天大雷音寺距离长安十万八千里,而一年多少天呢?按照当时唐朝的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30天,那么一年就是360天,三年就是1080天,总路程108000里,这样每天就需要走100里路。按照观音菩萨的要求,一路之上只能骑马或步行,那么每天走100里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在2012年暑期的时候,有一个北京的小伙儿,为了实现他的残疾母亲想要到云南西双版纳看一看的梦想,辞掉工作,用轮椅推着他母亲,一路从北京走到西双版纳,行程4500公里,走了三个月90天,每天大约50公里即100里。这个小伙子一路上发了不少照片和微博,其中一句话写得非常感人“梦想其实并不遥远,有时走着也能到。”从这个感人的事例中,证明了唐僧项目计划的可行性。

但是,唐僧取经实际花了多长时间呢?原著中给出的答案是14年,而历史上唐僧天竺取经花了17年,于唐贞观3年出发,贞观19年返回长安。由此可见,唐僧取经之前的所做的项目计划也太不靠谱了!那么唐僧是不是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呢?我们将在下一讲给大家来详细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